范蠡@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二 )


“摔瓦盆”的由来
从上文可以得知,在秦之前,殡葬程序中,并没有摔瓦盆这一项。但直到今天,在一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一习俗,这不禁让人好奇,长子“摔瓦盆”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比较广源的是源于范蠡。其一,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著名的商贾。他因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而闻名,但鲜有人知的是,他还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相传,是范蠡开创了制陶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并非是范蠡发明的陶器。陶器在我国有着近万年的历史,在原始部落时就已经出现。而范蠡所做的是,将制陶商业化、规范化。
范蠡@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文章插图

在他之前,制陶的技术被垄断在政府手中。而在功成名就后,范蠡选择了归隐民间,便有说法称他做起制陶的生意,并带动了附近的百姓一起,使得大家都变得富有。
在他临终前,他烧制了最后一个陶盆,把弟子叫到身前,问他们谁想继承自己的陶盆(事业),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一弟子上前夺过陶盆,把它扔到地上摔碎。
同时,他们对范蠡说,“我们已经习得了这门技术,不敢再过度奢求,就让这陶盆陪伴您一起西去。”范蠡听完,很受感动,便把弟子收为义子,将产业传给了他。而经过演化,变成了死者长子“摔瓦盆”的习俗。
但这一说法缺少依据,与事实不符,在历史记载中,范蠡来到了齐地定陶居住,而非去贩卖陶器,因此只能认为这是人们对这种习俗的一种解释罢了。
范蠡@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还有“瓦盆放在灵位前用来盛放燃烧的纸钱,相当于死者的饭碗,摔碎即可把饭碗送给死者带去阴间”的说法,相比之下,还是这种说法符合观念一些。
“摔瓦盆”的讲究
除了上述的故事外,还有一个传说。曾经,有一个孩子因父亲早逝,由母亲一人抚养长大。后来,母亲也因过度操劳去世了,长大后的孩子对母亲非常不舍。
母亲在去世前留下的东西也不多,其中之一便有一个“瓦盆”,这个孩子便一直将“瓦盆”视若珍宝。直至有一天,在乡亲们的劝说下,孩子才从悲伤中走出来,并在母亲坟前摔碎了瓦盆,表示对去世之人的释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行为便被延续了下来,也有着对长辈缅怀的意思。不管怎么说,不管习俗从何而来,“摔瓦盆”这个习俗确确实实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年。
范蠡@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文章插图

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不但赋予了“摔瓦盆”以多子多孙、家人平安的寓意,也为“瓦盆的摔法、由谁摔?”制定了规矩。首先,瓦盆必须一次摔碎,因而制作时都不会造得牢固。
而且在摔的时候,地上还会放一块砖,以保证瓦盆会破碎。而这块砖,也被赋予了寓意,部分地区叫它“子孙砖”,谁拿去,谁家就能多子多孙。
即便十分不巧,瓦盆没有碎掉,也不能再去摔第二次,而是由跟在后面的抬棺护柩的人踩碎。而摔“瓦盆”的人的身份,也是大有讲究的。
如果没有意外,必须是死者的长子,如果长子亡故或是无法赶回来,要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代替。实在不行,则由二儿子或是侄子来完成这一仪式。
到了现在,“摔瓦盆”的习俗虽然已经不多见了,人们选择了其他寄托哀思、怀念先人的方式,但这个习俗的确延续了几千年。
【 范蠡@古人出殡时,为何要让长子“摔瓦盆”,并流传至今,其中有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