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武松抱住孙二娘,并且将她按倒在地,张青为什么不去帮忙?( 二 )


很明显,这种结果并不好。
其二,冷静分析现场,找到合适的办法救孙二娘。
又不能激怒武松,还得想着就救出孙二娘,在那种情况下,什么办法最好呢?我们跟着张青来学习一下。
张青听到动静后,做了什么呢?
只见门前一人挑一担柴,歇在门首,望见武松按倒那妇人在地上,那人大踏步跑将进来叫道:“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
看到孙二娘被武松按倒后,张青的反应,首先是“大踏步跑将进来”,说明他速度快,动作急,这能表现出他对孙二娘的关心,显然张青对孙二娘很有感情。
其次,张青说了“好汉息怒!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这话看似简单,但又可以分两部分。
先说第一部分。我们想一想,张青为何要说“好汉息怒”呢?明明该是他愤怒的啊?因为他突然冲过来,武松很可能会被激怒,而武松一旦被激怒,孙二娘可能就危险了。
如果你经常看电影电视,就会理解这种情况。绑匪挟持人质的时候,一切都要稳,因为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会激怒绑匪,让绑匪撕票。那种情况,人是很难理智和冷静的。某个人突然冲过来,更是会让绑匪暴躁愤怒。
孙二娘&武松抱住孙二娘,并且将她按倒在地,张青为什么不去帮忙?
文章插图

张青也是这样,他突然冲过来,也害怕激怒武松,所以他才说“好汉息怒”,以此来安抚武松的情绪,保证孙二娘不受伤害。这一点,依然能看出来张青的孙二娘的感情,也能看出来他当时很理智。
再说第二部分。安抚了武松的情绪后,张青又说“且饶恕了,小人自有话说”,这是进一步安抚武松,并表明自己有话说,不是来对付武松的,他在引导武松,让武松听自己说话。这样,才有后面的情况。
后面怎么样了呢?
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张青)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
此时,武松跳起来了,但依然踩踏孙二娘,体现了武松的精细,没有因为张青的几句话,就放松警惕。
张青又说“愿闻好汉大名”,别看就六个字,可不简单。因为这是在捧武松,一旦说你是好汉,还能去打女人吗?当然不能,好汉怎么能欺负女流之辈呢?后面双方认识了,也就和好了。
孙二娘&武松抱住孙二娘,并且将她按倒在地,张青为什么不去帮忙?
文章插图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张青“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他盯着武松,不离左右,表面是叉手礼(古人见面行礼的一种方式),其实也是以防意外,方便随时出手。
所以说,张青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他没有无脑冲上前救孙二娘,而是冷静分析后,选择了最合适的一种方式。
可以说,张青的做法,也算是教科书式救人质的方式了。
而这种分析,仅仅在一瞬间,张青就在脑子里完成了。退一步说,即便眼前的人不是武松,张青这种处理方法也最合适。
所以说,遇事要冷静,冲动并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这一段故事,从张青进来,到他和武松相识,救出孙二娘,不过两百余字,既能看出来武松的精细,其实也写出了张青为人很冷静,做事不冲动,比孙二娘可要稳重多了。
孙二娘&武松抱住孙二娘,并且将她按倒在地,张青为什么不去帮忙?
文章插图

我这么分析,是不是在刻意夸张呢?并不是,我没有过度解读,也没有刻意去夸大。
因为后面文章也说了,孙二娘滥杀,张青就给她定了“三不杀”的规矩:犯人不杀,妓女不杀,和尚不杀。张青认为,这三类人都要重视,因为犯人可能是被陷害的好人,妓女讨生活不易,和尚一辈子修行吃苦,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