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青未了|诗心在左,匠心在右(原创)

【匠心|青未了|诗心在左,匠心在右(原创)】匠心|青未了|诗心在左,匠心在右(原创)
本文图片

作为一名教师 , 尤其是语文教师 , 如果没有匠心 , 你的工作就会单调 。 如果没有诗心 , 你的生活就会枯燥 。 只有集匠心和诗心于一身的教师 , 才能够滋润工作这棵绿树 , 才能够绽放生活数朵红花 。
几年前 , 我聆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报告 。 他说:“我不会写诗 , 却教会了我的学生如何写诗!”听完以后 , 我不禁纳闷:“他究竟是怎么教会学生写诗的呢?要知道 , 他根本就不会写诗呀!”
一提到诗 , 人们立刻会想到它的高大的海拔和上好的颜值 。 其实诗的神秘面纱 , 早就被爱心掀开了 , 只是我们不愿意梦回童年审美罢了 。
时至不惑之年 , 我依然深刻地记得 , 我和小伙伴们所朗诵着的那些舌尖上的诗句 。 譬如:“不和我玩 , 我不玩 , 我到家后盖屋玩 。 屋倒了 , 把你小舅砸跑了 。 ”“割青草 , 喂黄牛 。 喂黄牛 , 拉砖头 。 拉了砖头 , 盖瓦屋 。 盖了瓦屋 , 娶媳妇 。 娶了媳妇 , 抱娃娃 。 娃娃长大 , 喊爸爸 。 ”有些人也许会说 , 这些不都是顺口溜吗?哪里是什么高大上的诗?是的 , 正是这些顺口溜 , 教化着童心 , 也培育着诗心 。
想必大家都知道 , 贺敬之在写《回延安》的时候 , 采用了信天游的创作形式 。 何为信天游?又叫顺天游 。 有的教师把它更通俗易懂地解读成了顺口溜 。 两行一节 , 节内押韵 , 形式活泼 , 颇有韵味 。 再看童谣里的那些诗句 , 有的不正是信天游的创作形式吗?这样一来 , 你还敢小瞧顺口溜吗?在骨子里 , 我充满了对童谣的敬畏 。
从小学到中学 , 从中学到大学 , 在语文学习的殿堂里 , 我们每学完一本语文书 , 回眸千里 , 印象最深的还是沉浸在书香里的那些诗句 。 大学毕业后 , 我有幸当了一名语文教师 , 可是我对诗歌的教学却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抹抹嘴唇而已 。 我的诗词教学还很原始 , 只能让学生在翻译的基础上 , 从背诵走向默写 。 这样的我充其量只是师心在发光 , 可是我的诗心并没有闪亮呀!当然 , 跟着一起泯灭的 , 还有匠心 。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诗心和匠心一起闪亮呢?正所谓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 教师也好 , 学生也罢 , 不能仅仅搁浅在“我读了很多的诗”的海滩 , 却可怜到连一句诗都没有写出的地步 。 这种境地 , 其实也是一种知识的贫穷 , 堪称文化的缺钙 。 我始终相信 , 只有会写诗的教师 , 才能够教会学生写诗 。 只有在诗歌的天地里尽情地挥洒 , 富于才学的笔墨 , 才能够笑傲书山和学林 。 这种快意恩情 , 丝亳不逊于华山论剑的英雄气概 。
匠心|青未了|诗心在左,匠心在右(原创)
本文图片

为了实现这样的抱负 , 我便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充电 , 给自己报了一个诗词学习班 。 教师的前身 , 是个勤奋的学生 。 只有谦卑地低下头来 , 去买知识 , 我们才能够把自己的才华无偿地卖给学生 。
只有知之深 , 才能爱之切 。 热爱读诗 , 或许只是你对诗的一厢情愿吧 。 只有潜心写诗 , 才算是你与诗的两情相悦 。 我曾经在《中国教师报》的文化周刊·诗苑专栏发表过《(外一首)》 。 《立冬》是三行诗:“一个‘寒’字 , 开始在人类的心里落座 , 像是六亲不认的石头 。 ”另一首诗《霜降》 , 也是三行诗:“洁白的雪花膏 , 涂抹在万物的脸上 , 却没有人领情 。 ”有人说 , 一行诗相当于其它作品中的五十个字 。 这也许验证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 我是知道 , 自己有几斤几两的 , 能吃几碗干饭 。 在诗情的天空下 , 我将永远是个小屁孩 , 但我不会放弃笔尖下的画意 。 真正的诗 , 是活在灵魂里的语言 , 是刻在骨子上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