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煤炭起家的北方移民新城市 , 我的家乡没有方言 , 市民来自五湖四海 , 说的是夹杂各地口音的普通话 。 父母们在家里也跟孩子讲这种“乡普” , 并不要求下一代学说他们的方言“土话” 。 就这样成长为一个不会说方言的人 , 但仍然拥有乡音 , 一种由特有的腔调和词汇构成的家乡普通话 。
三十年前离家去上大学 , 自诩普通话很标准 , 在新生合唱中卖力表现 , 老师评价说“虽然有口音 , 但是态度很认真” 。 虽然是表扬 , 却不啻为一盆冷水 , 浇灭了小姑娘高歌的热情 。
此后努力消灭口音 , 暑假再回家 , 被小店老板误认为北京来的 , 心里十分受用 。 后来游走于南北几个城市 , 人在异乡 , 很少暴露自己的乡音 , 倒不是因为年少时那种虚荣 , 只是不想显得另类 。 偶尔听到一句乡音 , 亲切 , 惊喜 , 总有冲上去与之认老乡的冲动 , 又害怕自讨没趣平添尴尬 。
故乡仍在 , 但过于遥远 。 乡音虽未遗忘 , 却只在有月亮的晚上 , 给父母打电话时响起 。 每次回家过年 , 语言模式总是很自然地切换成乡普 , 好在两种模式差别不大 , 瞬间就可以在家乡话的氛围中找回最原初、最真实的自己 , 体会到回家的幸福感觉 。
我们七零后这一代人 , 年轻时手机、电话都没有普及 , 跟家人联系大多通过纸笔 , 离家日久 , 远离乡音 。 我的好几位朋友 , 都因离乡经年失去语言环境而无法流畅地说出家乡话 , 遗忘了许多方言特有的词汇和语法 。
面对故乡的亲人朋友 , 鬓毛未衰乡音已改 , 几分失落与无奈油然而生 。 后来通讯发达 , 常与家人通话 , 渐渐又找回一些失落的记忆 , 尽管多有遗漏 , 总算没有彻底丢掉乡音 。 后来过年带着孩子回家 , 祖孙间的交流却成了大问题 。
我的家乡话虽有口音 , 好歹还算普通话 , 祖孙交流没有太多障碍 。 很多同龄人回乡省亲就遭遇了语言不通 , 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下一代听不懂上一代的方言 , 爷爷奶奶要跟孙辈聊天 , 只能靠中间一代同声传译 , 场面仿佛外交活动 , 频频卡顿再加上下一代的几分不耐烦 , 情感交流迅速变成互相折磨 , 弄得三方都很不开心 。
好在孩子学习能力强 , 生活在语言环境中 , 再难懂的方言都能在几天之后听懂许多 , 让交流有效升级 。 可惜此时春节余额已尽 , 孩子又将随父母回到普通话的世界 , 下次再叙 , 又是一年 。 虽不至于前功尽弃 , 对家乡话的掌握还是七零八落 。 识听唔识讲 , 可能已是最好的结果 。
我们这一代虽经历四处漂泊 , 仍有一个确定的故乡 , 有确定的乡音 , 对于新世纪出生的下一代来说 , 不但没有了乡音 , 故乡到底是哪里似乎都成了问题 。
自己的出生地?父母的籍贯?生活最久的地方?问问十几岁的儿子 , 已经跟着父母搬家两次又去过两边老家许多回的少年沉吟片刻说 , 故乡是会变的 。 目前来看洛阳是他的故乡 , 他在那儿出生 , 度过快乐童年 , 每次回去都能呼朋引伴 , 在熟悉的街巷里吃喝玩乐 , 开心放松 , 就是回家的感觉 。 另外几个地方固然也有很深的联系 , 都不及洛阳那么亲切 。 这么一来 , 故乡的方言自然也成为他的家乡话 , 姥姥和奶奶的方言 , 我的乡普 , 他都会讲一点 , 但还是洛阳话会得最多 , 说得最流畅自然 。
然而 , 他对这种家乡话的掌握也不过十之四五 , 正如他所说 , 随着时间流逝境遇改变 , 与故乡有关的一切消失流转 , 这份忠诚和认同也会慢慢改变 。
在爷爷奶奶看来 , 孙子的这种答案显然有忘本之嫌 , 老家嘛 , 当然以父亲的籍贯为准 。 家乡话 , 理所当然就是父亲这一边的方言 。 于是老人家总是执着地问孙子今年“回”不“回”老家 , 而孙子总是以“去”或“不去”来回答 。
- |你见过3元纸币吗,价值怎么样呢?
- |你好,三月!《春》真是美极了!
- 鲁山|这个春招,荣耀笔记本陪你来一场与心仪offer的双向奔赴!
- 杭州|五看“应聘登记表”,帮你识别应聘者真面目!
- 燕子|俗话说:“家有三样,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样?看看你家有没有
- 泸州老窖|你听过最有正能量的一句话是什么?这里有17句
- 红楼#经常听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你可知后面还有一句?
- 征集$这些冬奥儿童画太秀了!快来找找有没有你的作品|征集
- 陌上花开!你可懂得,风情的春?
- 牛魔王|牛魔王被抓到灵山后,如来为何没有惩罚他?你看牛魔王的师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