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演一体”提得好 。 而且这在戏曲源头上有先例 , 很普遍 。 这让我想起了《太平御览》里记载的一段轶事 。 说的是唐代最小诗人刘宴的故事 。 读过三字经的都知道有这么几句 。 “唐刘宴 , 方七岁 , 举神童 , 做正字 。 ”他写的一首诗流传后世 , 即《咏王大娘戴竿》 。 事情发生于唐玄宗(就是梨园祖师爷唐明皇)开元十二年 。 不妨引用一下《太平御览》 。
“唐明皇御勤政楼 , 大张乐 , 罗列百技 。 时教坊有王大娘者 , 戴百尺竿 , 竿上施木山 , 状瀛洲方丈(蓬莱 , 方丈瀛洲) , 令小儿持绛节出入于其间 , 歌舞不辍 。 时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 , 方十岁(这里记述有误 , 刘宴生于公元716年 , 开元十二年是公元724年 , 应该是八岁)帝召之 , 贵妃置之膝上 , 为施粉黛 , 与之巾栉 , 令咏王大娘戴竿 。 晏应声而作 , 贵妃大喜因命牙笏及黄纹袍赐之 。 ”刘宴遵命而作的诗就是《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 , 唯有长竿妙入神 。 谁谓綺罗翻有力 , 尤自嫌轻更著人 。 ”
这段记载非常典型地说出了“观演一体”的剧场美学 。 你想啊 , 那次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勤政楼观看百戏大赛时 , 演出场地勤政楼;演员 , 教坊的艺人王大娘 , 在做精彩的戴竿演出 。 而观众则是唐玄宗、杨贵妃及一众官员大臣 。 此时舞台上(也许只是勤政楼下的广场)的杨贵妃却在给抱着的神童刘宴描眉画眼 。 看到精彩处 , 叫好声不绝 , 贵妇命刘宴即兴以戴竿为题赋诗一首 。 诗成《咏王大娘戴竿》 , 杨贵妃当即赏赐 。 这不典型的“观演一体”吗?在中国戏曲史上 , 百戏也是戏曲的源头之一 。 所以说 , 观演一体也是历史沿革 。
学术著作也应该有可读性 , 文学性
笔者在退休前几年有幸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高级职称评委和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的评审 。 这期间阅读和学习了大量的学术著作 。 真是涨姿势 。 可是在此学习过程中也深深感到某种遗憾 。 那就是几乎所有学术著作面孔绷得都紧 , 不能不说这些著作都有各自学术领域中的建树 。 著作体例架构合理 , 论述清晰逻辑性严谨 。 所用资料例证丰富翔实 。 但都有一个通病 , 那就是太严肃(或者说过于僵硬) 。 看着太累 。 而《了不起的游戏》则大不同 。 作为一部有学术品质的著作 , 它的可读性太强了!可以说在阅读初稿和审议修改稿乃至成书后的阅读中 。 丝毫没有过去评审专著时的辛苦 。 一部理论专著能让读者产生阅读快感 , 很了不起 。 书中的论述平实 , 妙语横生 , 落笔成趣 。 都是我所见过 , 读过的学术专著中的奇葩和另类 , 当然我这么说丝毫没有贬低本书作为学术著作的严肃性 。
当然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 与郭宝昌本人的叙述风格有关 。 我还看过他写的书 , 比如《说些你不知道的事》 , 《都是大角色》但那些书不是理论著作 。 至于本书的学术论述特点 , 宝昌的合作者陶子居功至伟 。 陶子是位年轻学者 , 女博士 , 社科院研究员 。 在这次与宝昌合作中 , 她实践了自己一贯的主张“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说中国人自己的美学 。 ”这次与宝昌的合作 , 她做到了!她做了大量的研究劳动 。 我知道她仅仅录音就积累了几百盘之多 。 每次阅读稿子 , 我都没有感觉到她的痕迹 。 在《了不起的游戏》其文风既涉笔成趣 , 又逻辑严谨 。 常常惊叹陶子她是怎么做到的 。 实在是太了不起!
最后再絮叨一句 。 《了不起的游戏》是中国戏曲学术领域一部重要著作 , 也是对国际戏剧美学的一个贡献 。 他向世界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戏曲文化遗产的路径 。 从学术上向世界展现流光溢彩的京剧艺术不同于世界任何一派而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体系 。
- 视力|冬残奥开幕式演出的“顺意姑娘”:父亲说学二胡可以倾听和倾诉
- 本科生|本科生“喜从天降”,又一军工企业公开招聘,入职年薪15万起步
- 情绪|“没有得到过爱,所以才对痛苦上瘾”
- |史上10句“雅骂”,不带脏字,却让人火冒三丈,没文化还真听不懂
- 河南|河南太康朱口镇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学雷锋月、春耕节文艺汇演
-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举办“三八妇女节”表彰暨文艺联欢会
- 小晚|深晚天天读|“三区”解除标准公布
- 扎哈·哈迪德|“设计之春”来了,在广州奏响中国设计强音
- 薛宝钗|薛宝钗比林黛玉差在哪?只看李纨的“晚韶华”,就知道宝钗输定了
- 写生|画里春天|重庆酉阳龚滩迎“写生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