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行本来就是合一的 , 是一体的 , 是一个 , 而不是两个 。 正如《传习录》中所说 , 知是行的主意 , 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 , 行是知之成 。 就像老子《道德经》中的:“难易相成 , 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 前后相随” 。
01
如果你心中良知发动 , 发之于物 , 物中的天理自然就会显现 , 天理显现 , 人心中必有感应 , 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 而那个“感”和那个“应”其实是一种东西 , 根本没办法分割开来 。
所以古人说天人合一 , 说天人感应 , 说的就是天理在人心中的感应 , 天理在人心中的显现 , 或者说是人心对天理的感应 , 人心对天道做出的反应 。
本文图片
我们来举个例子 , 见到小孩子将要坠入井中 , 有生命危险 , 你看到这个情景的一瞬间 , 只要是良知未泯 , 很自然就会忍不住去揪心 , 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 , 上前去施救 。
这就是天理、天道在人心中的感应 , 对于人来说 , 它即是知也是行 。 因为只要是个正常人 , 内心自然就会有担心的感受 , 一旦有了那个感受 , 就已经是行了 , 如果你的能力允许 , 你一定会上前抢救小孩 。
阳明心学的行既包括“心行”的“未发之中” , 虽然还没有外在的行动 , 其实内心已经被天理击中 , 注定你不会误入歧途 , 也不会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行同时也包含“发而中节”外在的生理物理上的行动 , 这个举动、行为必然是与天理良知相契合的 。
本文图片
一般人只知道知行合一中外在行动的那一部分 , 所以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说知和行是一体的 , 是一个东西 。 如果知道行还包括心行 , 人内心中对于物理天理人伦、天道人道的感应 , 理解知行合一就很容易了 。
02
既然知和行是一个一体的 , 是一个东西 , 那为什么古人包括王阳明还要提出“知”和“行”两个概念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因为世人私欲熏心又愚蠢颟顸 , 古人为了便于大众理解 , 不得不说一个知 , 再说一个行 。
因为普遍有两种人 。 一种是闷头苦干、一味蛮干 , 从来不省察自己内心的感知和念头 , 妄作冥行 。 就像那些从众的、被愚弄和洗脑的人 , 都不知道为什么 , 跟着别人就走了 , 看别人那么做 , 自己也就跟着干了 。
本文图片
就像一头疯马 , 蒙头狂奔一气 , 这种人犯了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错的 , 骑着自行车都会被忽悠瘸 。
另一种人正好相反 , 整天坐在那里空想 , 悬思空想 , 凌空蹈虚 , 从来不亲身躬行 , 从来只知道“致良知” , 不去“事上练” , 还要污蔑心学是“苦禅” 。
03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就是为了回归正道 , 回到古人所说的知行一体的意趣中去 。 因为到了这个时候 , 人们已经完全把知和行当成了两回事 , 以为先有一个知 , 然后才有一个行 。
本文图片
其实如果你真正了解了心学的真义 , 说“一”也可以 , 说“二”也没问题 , 不管是知行是一个还是两个 , 都是为了方便表达、便于理解 。 到了那个时候 , 你心中洞如观火 , 就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怎么说都不会错 , 怎么说都可以 。
- 郑小瑛|93岁郑小瑛再执棒以音乐致敬妇女节
- 林黛玉|贾敏刚死,林黛玉守孝期间,贾母为何宁可违反孝道,也要执意接她进贾府?
- 星座性格|5天后,4个星座,做事果断,执行力强,有气质有气场,适合当老板
- 王阳明|“敲钟”的绍兴人:疏离的王阳明,悲凉的鲁迅
- 翡翠|“中国赌石第一案”:8000万的翡翠原石秒变“400万”,双方各执己见
- 王阳明@太有才!顽童本不咋会写诗,被亲妈骂后哭着写一首,火了500多年
- 真相@王阳明“格竹子”事件真相,其实很好理解
- 情绪@王阳明:凡事“不动心”,让理智战胜情绪
- 停尸间@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传奇法医回忆录《非自然死亡》出版,深度披露停尸间里的真实故事
- 蔡九@水浒传:宋江不顾晁盖反对,执意要去打无为军,真是为了报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