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说|复旦学子:当代青年文学为什么不令人满意?( 二 )


文学|青年说|复旦学子:当代青年文学为什么不令人满意?
文章图片

近日 , “望道”讨论小组课堂实录《我曾经和这个世界肝胆相照:2719文学对话录》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谁能代表这一代最有才华的作家
2017年 , “望道”讨论小组集中讨论了一批年轻作家的作品 , 主要以各大纯文学刊物推出的青年创作专号、“90后”小说专辑为主 。 同学们一开始都很兴奋 , 但当他们看完了这些作品 , 普遍反映却是失望 , 甚至有同学表示:它们绝对不能代表我们这一代最有才华作家的创作 。
金理当时非常吃惊 。 “在我看来 , 这已经可能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刊物选拔出来的作品 , 为什么他们还觉得不够好?”金理又问他们 , 对于同代写作者 , 大家在读谁?于是他从学生那里听到了很多原本陌生的名字 , 比如陈志炜、大头马 。
“在那一刻 , 我觉得其实是学生在提升我 , 虽然我也在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和青年作家 , 但是我面对的那张地图其实非常陈旧 , 我的眼光太狭窄了 , 而更活跃、更有创造力、更有原创性的青年作家并不在我的视野中 。 ”金理感慨 , 正是他的学生们提醒他 , 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 , 调整自己的观察眼光 。
文学|青年说|复旦学子:当代青年文学为什么不令人满意?
文章图片

“望道”讨论小组研讨现场
另一边 , 学生们也觉得这样的讨论很有意思 。 杨兆丰印象最深的是大家有一次讨论王苏辛的《白夜照相馆》 , “我记得那一天 , 一开始我们是以赏析的态度讨论 , 之后大家就开始挑毛病 , 因为所有进中文系的同学也都想过自己写写 , 难免会先套着评论家的面具去讨论 , 可讨论着讨论着就‘变脸’了 , 开始畅所欲言 。 过了二十分钟 , 金理老师开始总结 , 他说那我们来听听作者本人的意见 , 原来那天王苏辛就隐藏在我们后面的座位上 , 听着我们对她作品的讨论 。 这简直是一个有戏剧性质的场域 。 ”
“也不是每一次讨论都是‘完美’的 。 ”这场读书会年纪最小的嘉宾、生于1999年的曹禹杰说 , 有一次大伙讨论徐皓峰的中篇小说《诗眼倦天涯》 , 一开始读完都觉得很有韵味 , 但是从文学、戏剧影视改编等角度进入到这个文本半个多小时后 , 圆桌上的八九个人就不知道应该谈什么了 。
“那次回去之后我思考了蛮多 , 当一个新的文学文本展现在我们面前 , 作为一个文学读者甚至是文学专业求学者 , 我们居然没有办法用一个比较恰切的视角进入其中 , 那种感觉是百味杂陈的 。 ”
但也是在这样色调不一的讨论与反思里 , 热爱文学的青年们都在往前走着 。 “我们有一位同学 , 也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 , 本科毕业后就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了 , 她到美国之后传回来了一张照片 , 是她在当地书店拍到的路内的《十七岁的轻骑兵》英文版 。 当时我很感动 , 会觉得随着同学们开枝散叶到世界各地去 , 青年文学的种子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 ”
为什么当代青年文学让人不够满意
在活动中 , 几位青年学子也纷纷谈到了他们对于当代青年作家 , 也就是同代写作者的整体印象 。 杨兆丰直言自己还是不太满意 。 “比如你给我两本青年作家的小说 , 一本是2020年的 , 一本是2000年的 , 让我像抓周一样去拿 , 我肯定一把拿到2000年的 , 因为我心里会觉得2020年的小说 , 它的语言和内容不一定会让我更满意 。 ”
事实上 , 杨兆丰很多时候也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 “我觉得现在的小说有一个情况 , 它的趣味性、反讽性在不断地下降 , 但是它们努力去构建的抒情性在不断地上升 。 往往一个故事充满了有美学意味的回忆或者说对另外一个美丽世界的渴望 , 充满了抒情的欲望和冲动 , 但它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和反思在慢慢下降 , 这是我心中觉得有一点不满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