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 , 当采访人员来到北辰区小淀国际当代艺术区时 , 北辰区非遗项目“王氏泥塑”第五代传承人王美正在她的工作室里忙碌着 。 调泥、打坯、制作 , 一块来自景德镇的泥巴 , 在王美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饰品 。 从传统的“泥娃娃” , 到如今备受年轻人喜爱、已经远销海外的陶瓷饰品 , “王氏泥塑”的传承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 让泥塑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了生机 。
传承基础上创新
北辰区“王氏泥塑”是由传统泥塑艺人王德才在1881年一手创立的 , 到现在已经传承至第5代了 。 王美介绍 , 天津泥塑技艺历史悠久 , 早年间天津做泥塑的手工艺人很多 , “王氏泥塑”之所以传承了140多年 , 源于“王氏泥塑”在传承方面的不断创新 。
【传统|非遗泥塑继承创新焕生机】王美说:“天津民间有去天后宫‘拴娃娃’的习俗 , 早年间天津的泥塑大都是泥娃娃 。 ‘王氏泥塑’的创始人王德才看到天津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 就把泥塑娃娃创作发展为群雕泥塑作品 。 如官员出巡、皇会表演、婚丧嫁娶、市井生活等 , 多则几百人 , 少则几十人 , 但神态各异 , 无一雷同 。 这样的创新让‘王氏泥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 。 ”
而她的父亲 , “王氏泥塑”第四代传承人王玉荣更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王美说:“杨连弟纪念馆里高五米、长十米的泥塑浮雕作品《北辰英雄图》 , 和三米高的泥塑作品杨连弟烈士像 , 就是由我父亲创作的 。 ”
创作之余进校园讲课
“王氏泥塑”工艺复杂 , 设色也十分讲究 , 通常使用天然品色的颜料 , 以充分体现泥塑的色彩效果 。 作为第五代传承人 , 王美通过自己的大胆实践 , 把“王氏泥塑”与现代生活更加贴近 。 她利用传统技艺 , 创新设计出新潮的首饰、摆件 。 其中 , 她制作的陶瓷饰品已出口到了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 , 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中国的非遗技艺 。
她说:“我做的饰品 , 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 即使是形状相似 , 图案也没有完全一样的 。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的效果 。 在技艺上面 , 我还是传承了祖辈的技艺 , 但是在理念上 , 就有很大的创新了 。 比如说我做的陶瓷耳环 , 我延承的还是祖传的青花技艺 , 但是青花的颜料、配比和绘制方法 , 已经完全做了改变 。 ”目前她设计的饰品 , 已经开发出8个系列 , 备受年轻人喜爱 。
如今 , 创作之余 , 她还投入很大精力去教学 , 在本市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和北辰区文化馆讲解传统泥塑知识、教授传统泥塑 。 王美说:“作为非遗传承人 , 我深感自己在传承方面的责任 , 我也在努力把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 利用‘非遗进校园’活动 , 我给孩子们讲课 , 让他们了解泥塑 , 亲手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 。 ”
图为北辰“王氏泥塑”第五代传人王美工作中 。 刘桂芳摄
- 茅龙|传播两项国家非遗文化 茅龙笔下的陈皮文化小品画展在江门举办
- 钱杜|传统构图,色彩淡雅,钱杜绘《霜林秋色》
- 张飞|张飞墓被发掘,出土的文物揭开了他的真面目,颠覆传统认知!
- 黄冬鹏|爱上非遗?:骆越千年遗珍宝,匠心独守铸一刀
- 传统|“小竹成大器” 北京工业大学兴起“空竹热”
- 传统|国画大师戴敦邦捐赠178幅《水浒传》人物造型画稿 首次在上海集中展出
- 传统|汉字之美岂容“丑书”“怪书”亵渎
- 非遗|甘肃张掖:非遗表演迎春耕
- 传统|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创办人林正佳开讲“传统漆艺现代表达”
- 林正佳|沈绍安漆艺博物馆创办人林正佳开讲“传统漆艺现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