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诺德曼|作家们隐藏在儿童文学中的“小心思”( 三 )


当然 , 不可忽视的是 , 许多被看作“儿童文学”的作品确实使用了相对更直观的文学手法以及技巧 。 那么 , 是什么让这些作家如此自信地说他们的作品包含了“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 , 以至于可以比肩狄更斯或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呢?
著名奇幻作家菲力普·普尔曼(Phillip Pullman , 代表作《黑暗物质三部曲》)曾在1996年的演讲中解释这一争议:“有一些主题 , 核心对于成人作品来说过于宏大;它们只能在儿童的书籍里被足够好地展现” 。 基于普尔曼的言论 , 彼得·亨特作出了更加深入详尽的解读:“成人的大脑……相比儿童的大脑更加不可能接受图像 , 氛围以及未经引导的隐射”。
他或许暗示着当读者有着“孩子一般的眼光”时 , 他们更容易跳脱出成人社会生活所附加的意识形态、定义、思维惯性等元素 , 并且容易从文本中理解出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深刻的意义(此时我想到了道家学说中的无名) 。 这也许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众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一定都是孩子 , 因为孩童般纯粹的眼光是这些作品的核心之处 。
佩里·诺德曼|作家们隐藏在儿童文学中的“小心思”
文章图片

英剧《黑暗物质三部曲》第一季(2019)剧照 。
03
从成人的世界退后一步 ,
再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挑战成人
跳脱出意识形态束缚的自由能带来许多好处 。 当作者摒弃许多社会上的规则与教条时 , 也在为自己寻求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 这一自由的创作空间可以让他们的角色更加深入地探索自我 , 甚至问出不符合常理的“幼稚问题”来展现角色的内在思考 , 而这些思考也展现着主角们对自我、个体以及和外界建立关系的觉知过程 。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例 , 它的主要角色时常问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荒谬问题 , 又同时寻找着看起来无厘头(nonsense)的答案 , 而正是这一充满思维探索的旅途让爱丽丝真正成为“自己” 。
比如 ,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第二本《镜中奇遇记》里 , 弹弹丁(Tweedledee)问爱丽丝红国王(Red King)在梦中见到了什么 , 他说:“如果他不再梦到你了 , 你认为你会在哪里呢……你哪里都不在 。 为什么呢 , 因为你就只是他梦里的一个东西 。 ”弹弹丁的一系列问题和解答正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考之一 。 爱丽丝的故事在不断地挑战角色对于外界和自我的既定认知 , 比如红皇后就不断鼓励爱丽丝去相信不可能的事情 , 也表现着作者卡罗尔对于“个体”的理解——主角正在成为一个拥抱变化、直觉和随性 , 又在不断思考自我和外界关系(有时甚至形而上)的人 。
同时 , 这样的创作为作家们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 , 让他们从成人的世界退后一步 , 用孩子的视角去审视、挑战并且批判它 。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一个真实世界复制版的巫师世界 , 其中存在着种族、阶级等元素之间的冲突 。 故事发生在青少年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身上 , 他们在冒险以及对抗伏地魔的过程中不断揭露和反抗着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 当然 , 他们的三人组也在不断地打破各式各样的规则 , 并展现着珍贵的勇气、义气和善良 , 与成人角色的行为进行对照和呼应 。
文学批评家卡琳·韦斯特曼(Karin E. Westman)曾写道:“通过融合一种重视让读者与哈利共情的叙事方法以及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这一文学类别 , 罗琳鼓励她的读者同时用怀疑和共情的眼光看待成人世界 , 罗琳也更加关注奇幻文学怎样提供一个看待每天生活经验和个体在社会中位置的视角” 。 可见 , 选择用儿童的视角去讲述有社会批判意义的故事也可以反映出深刻的思想与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