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从一滴晨露到夕阳滚落

主编荐语
李南这组《一个人在镜中》诗歌的主题 ,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和阐释 。 一是怀古凭吊 , 在“过去完成时”里思考个体生命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价值 , 二是面今追问 , 在“现在进行时”中探究个体经验在琐碎日常生活里的意义 。 她的诗 , 旨在揭示、归纳、提醒和批判 。 她用内敛的情感和隽永的诗意 , 展示出诗人的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知 。 她的诗歌 , 语言是精确的 , 指向是精准的 , 思考是精密的 , 表达是精致的 。 平实的文字背后 , 是思想的厚重和深邃 。
我十分喜欢她的《雪中去老年公寓》和《一个人在镜中》 。 《雪中去老年公寓》与其说是一次探访过程的记录 , 不如说是写给我们明天的预言 。 诗歌中 , 李南为我们展示了那些老者 , “每个老人都有一部口述历史/比教科书里的更真切、更惊悚”——那是怎样一代人的命运、际遇?并且 , 她伤感地写下“雪花不再带来浪漫/曾经强悍的 , 开始变得怯懦/现在他们安静地望着夕阳下沉/回忆 , 回忆” 。 这些老人是我们的亲人 , 更是我们的明天 。 而《一个人在镜中》一诗 , 李南则向我们抛出了一组组悖论 , 这是理性思考和日常逻辑撞击出的火花:“不要以为识字就有文化/不要小瞧灰烬携带的使命//非法的爱得不到祝福/野草有时却可以成为珍稀药材//落日也能发出强悍的光芒/黑夜同样会孕育闪电、诞下雷霆” 。 李南的诗歌总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 正如狄兰·托马斯在《论诗》里所说的 , “诗歌的魔力在于它总是给人突如其来的感受” 。
当然 , 我也很欣赏《介山行》和《去熹悦和境茶书院》这类诗 , 写得通透、智性、有嚼头 。 这些特质来自李南的“真诗”写作理念 , 她说“真”是诗歌写作的前提条件 。 “我无法想象一个浑身上下都掺假的诗人 , 怎么可能写出激越人心的好作品?”所以 , 李南“正在试图改变戴着面罩写作 , 或站在道德高地写作” , 她要“还原一个日常真实的自我”——很显然 , 她做到了 。 诗评家李犁在评论她的《呼唤》一诗时 , 指出“真心的核心是真情和爱” 。 美国女诗人奥德莉·萝德曾在《诗歌不是奢侈品》一文说 , 诗歌既属于身体和呼吸 , 也属于灵魂和城市 。 诗歌是“我的生命中的骨骼架构” 。 让我们多读李南的“真诗”和有灵魂的诗吧 。
—— 李云
李南的诗
一个人在镜中(组诗节选)
李南
诗教
从一滴晨露到夕阳滚落
日复一日 。
从乌黑瞳仁到满目沧桑
年复一年 。
从茂盛到衰败 , 在死亡中重生
生生不息 。
冬日有暖阳安慰瑟瑟发抖的街道
历史册页中偶有真相泄露
谁也无权取消鹰的飞翔……
这一切 , 都是我的诗教 。
秋日独上封龙山
秋天晴朗
云朵飞扬
回忆中的银杏叶子
至今还是这样 , 不紧不慢地飘落 。
杨树兄弟们自动站成一排
冬天跟在浆果后面 。
去了郊外的封龙山
半坡上有风 , 吹透了紫红色冲锋衣 。
人迹罕见 , 山谷寂静
只有偶尔的几声鸟鸣刺破空气 。
踏着枯草 , 走上一条小路
也不直 , 也不宽
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标识
更不会找到那隐蔽在深草中的封龙书院 。
半夜醒来
有一句诺言
至今也没有兑现 。
有一个人
想忘也忘不掉 。
有一本书
始终没有读懂它的真谛 。
有一处风景
盘踞在旅途的尽头 。
有一只流浪狗
风雨中没能带它回家
有一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