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 二 )


“霜红一枕已沧桑”句中“霜红” 本义指经霜后变成的红色 , 在此指傅山的《霜红龛集》 。 “一枕”本义指犹言一卧 , 卧必以枕 。 “沧桑”来自成语沧海桑田 , 本指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 , 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 ,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在此指自己与傅斯年之间已阴阳两隔、沧桑巨变 。 全句直译为经霜后的红色 , 一觉醒来变化很大 。 此句真正的解读应为自己阅读傅山的《霜红龛集》 , 枕着此诗集而卧 , 醒来却与傅斯年阴阳两隔 , 如同沧海桑田 。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
本文图片

全诗在特殊的政治运动背景之下 , 得到好友(抗战时期在昆明躲日本飞机的轰炸有恩人之情)的噩耗而不能直抒心中的悲痛 , 只能应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曲笔手法 , 以傅山暗喻傅斯年 , 借海外的扶余国代海峡对岸的台湾 , 用《霜红龛集》隐喻傅斯年在现代历史学上的多部著作 , 看似一首对傅斯年的普通挽诗 , 其实含义深奥、意义隽永 , 是对好友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悼 , 亦可窥见作者孤高独异而又悲愤绝望的“不生不死间 , 如何为怀抱 。 ”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
本文图片

此七绝可与作者1927年7月的《寄傅斯年》共读 。 胡文辉等人解读“扶余”暗指作者在台湾军界的妹夫俞大维 , 因此判断是写“郑成功与台湾政权”的诗歌 , 但遭到余英时、邓广铭等人的反对 。 根据陈寅恪曾经对助手黄萱说 , 他的诗歌有多种意思 , 因此真正的诗意或最接近作者当时所要表达的心境 , 有待爱好者以后根据详实的、确凿的历史资料去破解 。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
本文图片

附诗:傅山的《东海倒座崖诗轴》
关窗出海云 , 布被裹秋皓 。
夜半潮声来 , 鳌抃郁州倒 。
一灯续日月 , 不寐照烦恼 。
佛事冯血性 , 望望田横岛 。
不生不死间 , 如何为怀抱 。
(傅山在反清复明无望后 , 毅然志于黄老 , 隐居土室奉养老母 。 康熙年间中举博学鸿词科 , 但他屡辞不得免 , 无奈到了京城 , 仍然假称有病 , 最终不试而归 。 此诗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落寞心态 , 同时代的顾炎武对其人格志节极其服膺 。 )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
本文图片

(所有照片全部网络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