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原诗:霜红龛望海诗云“一灯续日月不寐照烦恼不生不死间如何为怀抱”感题其后
不生不死最堪伤,犹说扶余海外王 。
同入兴亡烦恼梦,霜红一枕已沧桑 。
(1950年12月 。 )
(《霜红龛集》是明末清初傅山撰、丁宝铨邀请缪荃孙、罗振玉等整理刊刻成作品集 , 总计四十卷 。 )
本文图片
历史背景:
傅斯年与陈寅恪交情最深、相交时间最长 。 陈、傅都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学术问题 , 陈对傅比较推重 。 1938年秋至1940年夏陈、傅都在云南昆明任职 , 跑警报时得到傅斯年的特别照顾 , 自作对联:“见机而作 , 入土为安”自嘲 。 1948年12月陈寅恪与傅斯年从北京到南京 , 陈寅恪后到上海 。 1949年1月 , 傅斯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 , 并兼台湾大学校长 , 陈寅恪应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之邀 , 由上海到广州 , 拒绝傅斯年叫他去台湾的建议 , 在岭南大学教书 。 1950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 , 陈寅恪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 , 12月20日傅斯年接受完被称为“郭大炮”的台湾省参议院代表郭国基的质询后 , 因高血压猝死于台北 。
本文图片
傅山:生于1607年 , 卒于1684年 。 初名鼎臣 , 字青竹 , 改字青主 , 有浊翁、观化等别名 , 山西太原阳曲人 。 明末清初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 , 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 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
1949年初政治学习运动开启 , 最初是一场学习运动 , 让教师们聚在一起 , 领会马列主义 , 后来逐步变为人人检讨、相互揭发的“洗澡”运动 , 直到1950年底结束 。
本文图片
赏析:
“不生不死最堪伤”句化用傅山《东海倒座崖诗轴》中的“不生不死间 , 如何为怀抱”的诗句而来 。 “堪伤”不是词 , 是短语;“堪”是可以、能够、 忍受、承受的意思; 。 “伤”是伤痛、伤害、悲伤的意思;二字组合起来是“承受伤痛”或“足以让人感到悲伤”的意思 , 都属于动词性质 。 全句直译为既不能生 , 又不能死 , 足以让人感到悲伤 。 此句可能指作者自己的生活状况或心境 , 略微有些没有听从傅斯年1949年建议的后悔之意 。
“犹说扶余海外王”句中“犹”解释为“还”、“仍然”比较妥帖 。 “扶余”指《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的扶余国 , 又作“夫余国”等名称 ,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94年的扶余人政权 , 是朝鲜半岛北部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个政权国家 , 前期王城在吉林省吉林市 , 后期王城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 。 “海外王”按诗意为渤海及黄海之外的王国 , 在此借指台湾 。 全句直译为仍然要述说扶余国的海外王国 。 此句可能指台湾病死的傅斯年 , 与作者于1927年7月的《寄傅斯年》诗歌并读自有其深意 。
本文图片
【陈寅恪|陈寅恪诗歌鉴赏:霜红龛望海诗感题其后】“同入兴亡烦恼梦”句中“同入” 这个词语形容两个人关系好 , 形影不离, 一起出门 , 一起回来 , 在此指共同经历比较恰当 。 “兴亡”是兴盛和衰亡的意思 , 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或专指衰亡 , 在此指局势的变迁 。 “烦恼梦”有多种解释 , 此处可解为烦心梦 , 也可以解读为烦恼如梦 。 全句直译为共同经历的局势变迁 , 许多烦心的事还记忆犹新 , 时常在梦中 。 此句隐含作者与傅斯年建立史语所的酸甜苦辣 , 以及对探求振兴和传承中华国学的共同经历 , 还有对昆明、北平等抗战前后相处共事的回忆 。
- 初唐四杰|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三曹三苏:最全的文学诗歌流派,值得收藏
- 诗歌|【摄影与诗歌】‖岁末小记
- |诗歌|孙安财:海滨浴场(外一首)
- |孙绍振最新随笔集!《出口成诗的民族》带你走进古典诗歌
- |被人诽谤而流放的诗人,在新年所作的诗歌,句句含悲传唱千古
- 韩琦|鉴赏 | 宋代韩琦书风与楷书信札《信宿帖》
- 信宿帖|鉴赏 | 宋代韩琦书风与楷书信札《信宿帖》
- 诗歌|精选诗歌|风一吹,芦花就白了
- 雕刻|邮票收藏拍卖鉴赏——刘长龙先生收藏(五)
- 诗歌|坚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