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紧跟十四五政策步伐 科技赋能对抗纸张酸化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 给中国的经济、科学、人文等各方面带来了蓬勃发展 , 它记录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智慧结晶和世事变迁 , 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 是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见证和载体 。
十四五|紧跟十四五政策步伐 科技赋能对抗纸张酸化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统计 , 全中国有数以亿计的纸质文物与档案文献 , 有着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 。 因为文物保护意识和保护技术的落后 , 我国每年的纸质文物与文献档案的损毁率非常高 , 实在令人痛心 。
01 酸化 , 纸张损坏的开始
我们常用的纸张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 而油墨、光照、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霉菌等外界因素会带来酸性物质 , 这些酸性物质渗透到纸张里会加速纤维素水解 , 纸张发黄发脆 , 严重时轻轻一碰 , 记载重要史料的纸张就可能成为一地碎屑 。
十四五|紧跟十四五政策步伐 科技赋能对抗纸张酸化
本文图片

纸张的酸化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 , 只要纸张纤维中存在酸性因子 , 便会持续发生催化水解 , 纸张结构逐渐被破坏 , 且损毁会不断累积 。 更要命的是 , 纸张的酸化还会“传染” , 酸性因子会随着纸中的水分扩散 , “传染”其他纸张 , 如果手头有旧书 , 你可以观察一下它们的书页 , 是不是脆脆的 , 仿佛一碰就容易破?其实 , 这是纸里的“酸”惹的祸 。
相较于传统手工纸 , 近现代工业纸张的酸化情况更为严重 。
19世纪初伴随工业革命 , 纸张生产也经过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 变更了其生产原料和工艺工法 , 这导致纸张的寿命大打折扣 , 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红色文物(文物系统)、民国文献及报纸(图书系统)、红色及民国档案(档案系统)等纸张的酸化损毁窗口期 。
以档案为例 ,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统计 , 截至2020年底 , 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91789.8万卷/件 。 然而 , 对纸张的传统手工修复及保护速度远远跟不上纸张酸化损毁的速度 。 因此 , 创新型批量化、标准化脱酸技术的研发更新和应用普及尤为重要 。
02 我们该如何防止纸张酸化?
十四五|紧跟十四五政策步伐 科技赋能对抗纸张酸化
本文图片

关于这一点 ,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中有了明确的回答 , 并指明了“对抗纸张酸化”未来的研究方向:开展纸质文献规模化脱酸装备的研发 。
国家档案局《“十四五”国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则要求加大在纸质档案去酸技术及其效果评估等技术方面的攻关力度 , 对区域内国家重点档案分批进行抢救保护 。
03 什么是脱(去)酸?
十四五|紧跟十四五政策步伐 科技赋能对抗纸张酸化
本文图片

为了延长纸张寿命 , 就需要“脱酸” 。 脱酸就是通过酸碱中和使纸张pH值趋于中性 。 前提是有充分脱酸效果并确保纸张本体及纸面信息安全 。
随着科技进步和实践探索 , 我们对纸张酸化机理和脱酸过程的了解也在加深 , 如今新的脱酸技术——“雾润”、“渗润”体脱酸技术正在逐步突破传统脱酸方法的局限 , 同时满足纸张本体、纸面信息、操作人员及环境四项安全 , 其脱酸机制不同于传统手工浸泡喷涂技术 , 在专业设备和耗材的支持下 , 能将脱酸这项工作真正实现便携化、标准化、流程化、批量化 。
得益于该脱酸技术完善的理论与多样化的设备支持 , 应用场景可覆盖档案、图书、文物等系统领域 , 为各种类型、规格的纸质藏品 , 也能帮助各省、市、区、县等各个相关系统(文物系统、图书系统、档案系统)单位建立脱酸实验室或提供全套脱酸实验室定制设备 , 除此之外也能为各个系统单位提供随时随地的一体化脱酸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