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毛诗传笺通释》
马瑞辰说 , “后妃出嫁而当于夫家 , 无遗父母之羞 , 斯谓之宁父母” 。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及《邶风·泉水》序虽有“归宁”之说 , 但不得与此诗为比 。 马并说段玉裁以为毛传“父母在 , 则有时归宁耳”为后人所加:
以《说文》引《诗》“以妟父母”证之 , 经文原作“以宁父母”;后人因《序》文有“归安父母”之语 , 遂改经为“归宁父母” , 又妄增传文 , 不知《序》云“归安父母” , 特约举经文“言告言归 , 以宁父母”也 。
笔者按 , 据明冯惟讷《古诗纪·古逸·归耕操》“朅来归耕历山盘兮 , 以晏父母 , 我心博兮”(传为曾子所作) , 说明“以晏父母”为古之常语 , 正许慎所引《诗》之“以妟父母” 。 此则为《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有可能原为“以妟父母” , 或如段玉裁“以宁父母”之说提供了证据 。
本文图片
《古诗纪》
但我们认为 , 按今毛诗“归宁父母” , 就能讲通 , 关键问题是“归”要讲成“出嫁” , 读成“归 , (以)宁父母”就可以了 。
朱熹由于误信“归宁父母”后人妄增之传文“父母在 , 则有时归宁耳” , 遂误读“归 , 宁父母”为“归宁父母” , 其《诗经集传》亦将此句释为“宁 , 安也 , 谓问安也” , 遂将一首贵族女子出嫁诗讲成了贵妇人回娘家探亲诗:“何者当浣而何者可以未浣乎?我将服之以归宁于父母矣!”
由于误解了诗意 , 他当然也误解了毛序 。 在《诗序》卷上他是这样批评的:
本文图片
《诗集传》
此诗之序首尾皆是 , 但其所谓“在父母家”者一句为未安 。 盖若谓未嫁之时 , 即诗中不应遽以“归宁父母”为言;况未嫁之时 , 自当服勤女功 , 不足称述 , 以为盛美 。 若谓归宁之时 , 即诗中先言刈葛 , 而后言归宁 , 亦不相合 。 且不常为之于平居之日 , 而暂为之于归宁之时 , 亦岂所谓“庸行之谨”哉?序之浅拙大率此 。
可见 , 主要是因为误读了毛序中的“归,安父母”与诗中的“归 , 宁父母” , 又不疑“归宁父母”之传文“父母在 , 则有时归宁耳”为后人妄增 , 才使朱熹产生了根本性的误解 , 非“序之浅拙”也 。
如此 , 则“害浣害否 , 归宁父母”之“归宁” , 虽有可能尚未凝结成词 , 但显然是“归宁”其他诸义项之源头 。
故姑且仍可列为其第一义项:“女子出嫁以使(父母)安心”(“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当为第二义项 , 其他义项顺延) , 而其例即为《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 , 归宁父母 。 ”当引毛传 “宁 , 安也”及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后妃出嫁而当于夫家 , 无遗父母之羞 , 斯谓之宁父母”为释 。
本文图片
《毛诗传笺通释》
当说明者 , 毛传通例 , 一诗之中 , 前所注者 , 后则略之 。 “言告言归”之“归” , 毛传已释“妇人谓嫁曰归”;则“归宁父母”句 , “归”自是“妇人谓嫁曰归” , 而无须释:毛传只释“宁 , 安也” , 足矣——亦可证段玉裁以为毛传“父母在 , 则有时归宁耳”为后人所加之说 , 不为无理 。
- 连举|大巧若拙
- 三星堆|三星堆文物来杭州,观众直呼大开眼界!有一件“撞脸”汽车方向盘
- 大连|大结局播放量破9亿,今年最佳国产婚姻剧,抱歉我推荐晚了
- 昌化江|昌化江出现许多“大虾”,钓鱼人:一夜钓了十来条,大的半米多长-今日头条
- 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不敢挂上墙,问题出在这几个关键笔画上!稍加改动大变样
- 全职妈妈|孩子长多大,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合适?不是等娃3岁,也不是6岁!
- 考古|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南越王墓中的几大之最
- |春分奇遇!今晚与淮南王刘安来一场河大卫的“节气之约”
- 大叔|50岁光棍大叔天天去钓鱼,每天收入200多元,为啥很多人恨他呢
- 古玩|民间大师高仿古玩,国博首博专家都被骗到,90万买了一堆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