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贾雷德·戴蒙德的“盛世危言”

盛世|贾雷德·戴蒙德的“盛世危言”
文章图片

郭晔旻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可以看作《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续篇” 。 在后一本著作里 , 戴蒙德告诉读者 , 不同地域的人类社会(文明/文化)的发展 , 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 而在《崩溃》里 , 作者则尝试谈论了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 , 人类社会又会变得如何呢?对此 , 戴蒙德开宗明义 , “没有一个社会是单纯因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崩溃的” , 而是引申出了五大要素 , 也就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强邻威胁”“友邻支持”以及在他看来最为关键的 , “面对环境问题时一个社会的应变力” 。
实际上 , 《崩溃》便是作者阐述这五大要素在不同的古今人类社会里的体现 。 虽然本书篇幅相当长(中译本正文超过600页) , 但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
需要指出的是 , 作者在书中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 , 古今世界的人类社会信手拈来 , 但细读之下 , 倒也可以发现一些遗憾 。 按照戴蒙德在本书起始的“致我的中国读者”里的叙述 , 他本人生于美国 , 在欧洲生活过很长时间 , 也去过新几内亚岛(今分属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 。 这样的经历 , 让戴蒙德深谙欧、美与南岛(波利尼西亚)社会的历史 , 而对占人类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的东亚社会则有所欠缺 。
因此 , 《崩溃》里有关中国部分的描述只能称为泛泛而谈 , 而对于日本部分的描述更是值得商榷 。 作者将江户时代(1603-1868)的日本社会看作是一个应变环境变化(森林减少)的正面典型 。 这本身自然无可非议 , 但作者同时认为江户时代的日本是自觉控制人口从而“转危为安”就显得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了 。 诚然 , 1721-1828年的日本人口几乎是零增长(从2610万增加到2720万) , 但那不是因为彼时日本已陷入“少子化”泥潭 , 而是几次大规模“饥馑(饥荒)”的结果 。 比如 , 光是“天明饥馑”就在短短六年(1780-1786)之内使日本人口减少了超过一百万人 。 通过这样惨烈的手段(每隔五十年爆发大饥荒)来控制人口增长 , 恐怕是难言成功的 。
当然 , 就整本书而言 , 这也只算得是白玉微瑕 。 相比之下 , 书里最为精彩也最有说服力的篇幅当属与古代维京人有关的三个章节 。 相比没有留下文献记载的复活节岛 , 或是史料毁于西班牙人侵略者的玛雅 , 古代维京人活动的一些史料留存至今 。 这自然也让作者的论述在根据考古遗存的合理猜测之外显得更有说服力了 。
维京人是今天北欧人的祖先 。 今天的斯堪的纳维亚居民显得“文明” , 但在中世纪早期 , 北欧人却是那个时代最为野蛮的欧洲人 。 1000多年前 , 被称为“维京人”的北欧海盗 , 就曾经驾驶着他们造型独特的龙头船 , 以山呼海啸般的猛烈攻势 , 攻掠从英格兰直至君士坦丁堡的广大地域 , 令文明世界为之丧胆 。 公元874年 , 维京人已经踏上了欧洲最西端的岛屿“冰岛” 。 更伟大的发现则始于982年 , “红发”埃里克从冰岛西航 , 找到了属于北美洲的世界第一大岛 , 那块地方在北极短暂的夏季还长满青嫩的植被 , 埃里克遂将其命名为“格陵兰” , 意为“绿色的土地” 。 根据冰岛古代传说的记载 , 公元992年 , 埃里克的一个儿子之子利又率部众从冰岛出发西航 , 发现了一个气候温和宜人的陆地 , 这就是美洲大陆 。 他们登陆的地方在今天加拿大的纽芬兰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