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唐卡短旅:在新旧交织中自我追寻

唐卡|唐卡短旅:在新旧交织中自我追寻
本文图片

▲八邦寺的金顶
“我一直认为 , 并且越来越认为 , 唐卡应该离开了宗教反而更有价值 。 ”青年画师名叫呷绒翁都 , 大家都习惯叫他多吉 , “上次一个老师和我说 , 多吉你这么一说我对唐卡也有了新的认识 , 它将不仅仅是中国 , 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图 /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人员 大食
文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人员 孟依依
小雨淅淅沥沥 , 四川甘孜德格到处滋生着寒冷 。 我们要去拜访制作藏纸的充巴老师 , 但车子在新建的康巴文化博览园里绕了几圈都没找到 。 当地的导游姑娘白马告诉我们 , 很多传统工艺的作坊都集中到了这里 , 它已经被视作德格新地标 , 只是眼下看起来几无人迹 。
瞧见一间展馆的门半掩着 , 我们立马停了车问是否可以参观 , 里面的声音中气十足 , 像从山谷间传过来:可以啊 , 进来吧——
空荡荡的屋子一楼 , 角落里一位青年画师坐在三幅大唐卡前 , 地毯上摆着一只炉子 , 温了一壶酥油茶 , 收音机沙沙播着节目 , 唐卡细部正在被慢慢填满 。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的一种绘画形式 , 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 , 因此对于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来说 , 唐卡是他们的移动庙宇 。 游牧期间落脚到何处就在何处扎帐篷 , 摆供台 , 然后这些彩缎装裱的卷轴画便展开挂好 , 举头三尺有神明 。
“我一直认为 , 并且越来越认为 , 唐卡应该离开了宗教反而更有价值 。 ”青年画师名叫呷绒翁都 , 大家都习惯叫他多吉 , “上次一个老师和我说 , 多吉你这么一说我对唐卡也有了新的认识 , 它将不仅仅是中国 , 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
唐卡离开宗教 , 呷绒翁都的意思是可以将唐卡从内容层面进行改变 , 从佛像、历史人物拓展至各种明星人像、景物或现代生活景象 。 2014年前往北京参加写生学习班的经历使他意识到 , 过去太封闭自我了 , “现在有很多唐卡的创新 , 但方向是错的 。 还有个老师跟我说 , 现在很多唐卡上面简单地把背景的神兽换成熊猫、乌鸦、小狗 , 是不匹配的 。 传统已经很好了 , 就放在那里吧 , 咱们可以做题材的创新——当然是从艺术上来说 , 正式场合不会出现——比如画文殊菩萨 , 我们可以在前面画一个小孩在认真写作业 , 画出很当代的感觉 。 ”2016年 , 在香港的一次唐卡展览上 , 青年画师们在唐卡中绘制了蜘蛛侠、钢铁侠等超级英雄 。
可是改变如此核心的内容 , “唐卡”是什么呢?
“是它的画布和颜料 。 ”呷绒翁都说 。 他从小学时发现自己喜欢画画 , 到跟随父亲、噶玛噶赤派画师学习——以纯白府绸或棉布作画布 , 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作颜料 , 其中宝石包括纯度达到85%-97%的黄金、珍珠等等—— 一直认为唐卡是世界上最好的画 , 繁复 , 精细 , 神圣 , “其他的画都看不上了 。 ”
可是唐卡越完美 , 越使他产生一种无力感 , 无论如何也无法再超越前人 , 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尽头 。
“今天说多了 。 ”呷绒翁都索性停下了手头的活 , 我们也索性不去找藏纸了 。
他引着我们去看展馆中最大的一幅唐卡复制品 , 这是他与他的同道一起创作的以“大同”为主题的创新画作 , 是他们对自己理念的实践 。 与通常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不同 , 眼前的唐卡大面积描画景物 , 山川湖海间散落着小小的人 , 共存了中西方神话和历史人物 。 没有中心 , 左上角女娲正炼石补天 , 底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孔子伸出双手迎耶稣渡海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