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回到泰州:开出民间儒学的新路

回到泰州:走出“民间儒学”的新路
颜炳罡
近一时期 , 在思考中国哲学研究路在何方时 , 我提出了“超越胡适”“回到谢无量”;在思考当代儒学发展尤其是民间儒学发展路在何方时 , 我提出了“回到泰州” , 走出21世纪“觉民行道”的新路径 。
依傍西洋哲学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 完全无视中国哲学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所谓“截断众流”的“扼要手段” , 只能成就中国的“断头哲学”即截断中国哲学之源头的哲学 。 如果问依傍西洋哲学建构中国哲学的路子还能走多远 , 这里不敢妄言 , 但当代儒学的发展沿着牟宗三等当代新儒家的路向还走得下去吗?或者说还能走多远?我们也存有大大疑问 。
我们认为儒学的学术研究固然重要 , 而传播先贤的教导 , 弘扬中华精神 , 践行中华美德 , 化民成俗 , 以期开出民间儒学发展的坦途可能更重要 。 当代学者所从事的儒学学术研究 , 大都属于传统的经生文士之业 , 而无关乎儒学本身 , 换言之 , 近代以来的儒学学术研究是学者的工作 , 不是儒者的志业 。 儒学研究往往与现实社会无关 , 与现实生活无关 , 与个人的感情世界、精神信仰统统无关 , 如果说有关 , 只与个人的利害有关 。 这种完全为学术而学术 , 为研究而研究的儒学 , 让人看不到儒学的未来 , 从而出现了不少人有儒学知识而不学儒 , 理论上“儒行”犹在而“行儒”者则稀 。 儒学不时出现在学术研究课题中 , 出现在学术会议上 , 出现在学术报告里、著作中、论文里 , 至于在不在现实生活中 , 在不在民众的心灵里 , 没有几人关心 。 若问儒学还活着 , 还是死了?儒学怎样才能活下去 , 不少人正像有句歌词所唱的那样:“我不知道 , 我不知道···”当儒学研究者们不再关注民众的生活时 , 民众也就不再关注你的学术 。 当研究者以历史陈迹为对象 , 只在故纸堆里“翻跟头”的时候 , 当然就没有精力去关注百姓的人伦日用 。
“回到泰州” , 通过梁漱溟等当代新儒家接续上泰州学派的文化脉络和精神方向 , 开出21世纪民间儒学、大众儒学、草根儒学发展的新路径 , 是吾人的追求 , 也是当代学人应尽之责 。 泰州学派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开出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 它是面向大众的百姓之学 , 不是少数精英的学术之学;它是实践的智慧之学 , 而不仅仅是论著里的理论言说;它是活泼生动的、回应现实的道理 , 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死气沉沉的教条;它追求“为往圣开新学” , 而不仅仅是“为往圣继绝学” 。 回到“泰州学派” , 是民间儒学发展在21世纪的“返本开新” , “返本”是回归泰州学派的精神之本即精神方向 , 当然不是对它的具体做法的生硬模仿 。 说得直白一点 , 与其说我们回到泰州学派 , 不如说让泰州学派的灵魂借今日之体得以“复活” 。
泰州学派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学派 , 它有自己鲜明的学术立场和思想特征 , 同时又是一个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的复杂的文化系统 。 虽然对泰州学派的研究自黄宗羲以来就代不乏人 , 但我们认为仍然存有犹待开拓的空间 。 唐东辉博士的《泰州学派:“觉民行道”的哲学省察》一书是近一时期泰州学派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展现了当代年轻学者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和扎实的学术功力 。
东辉博士于2014年由广西负笈北上 , 进入齐鲁大地 , 就教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诸先生 , 一待就是五年 。 其诚正朴厚、讷言敏行的品格 , 深受老师与同学们的喜爱 。 东辉博士读书非常勤奋 , 且思维缜密 , 攻读博士之始 , 就已选定以泰州学派尤其以王艮、徐樾、颜钧、何心隐、罗近溪等一系作为主攻方向 , 经过多年的努力 , 终于完成其博士论文写作 , 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是东辉博士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加工、整理、修改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