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公园里的草坪,真的不能踩吗?

草坪|公园里的草坪,真的不能踩吗?
文章图片

草地上的浪漫桥段 , 真的轮不到你 。 /《想见你》剧照
一个浪漫的春日午后 , 你和男友漫步于城市CBD的花园 , 樱花从你们四周纷纷飘落 。 正当你你们寻到一片安静诱人的草坪、想要躺下享受甜蜜春意时 , 一个暴怒的声音以5G的速度飞快逼近:
“禁止践踏草坪!牌子上写着 , 你俩看不见啊?”
于是 , 你和男友立马起身 , 顾不了拍掉裤子上的青草屑 , 就狼狈地离开现场 。 这时 , 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在脑海中浮现 , 你觉得困惑不解:人家怎么就能在草坪上大搞春日派对?
“社会情况不同”——你大概率有可能听到这句话 。 “中国的人口数量、密度放在那里 , 别说在草坪上蹦跶 , 就是一人一脚 , 再好的草坪也会分分钟被整秃 。 ”
草坪|公园里的草坪,真的不能踩吗?
文章图片

《草地上的午餐》/莫奈
的确 , 从小到大 , 我们经常会被告诫“爱护草坪” , 走在公园里 , 出现频率最高的标语就是“小草有生命 , 你我共维护”“小草青青 , 请你怜惜” 。
在这些标语中 , 小草被刻画成一种娇弱的、和人一样有着痛感的植物 , 仿佛一不小心 , 就会命丧行人脚下 。 这和我们历史观念里“草”的形象相差甚远——在古诗词里 , 小草常常被用来指代轻贱的、生命力顽强的事物 , 例如“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视如草芥” , 等等 。
那么 , 为什么从前的小草生命顽强 , 现在就变得如此脆弱?
“人均资源”给了我们一个切入问题的视角 。 数据显示 , 截至2016年 , 我国大、中城市的人均绿地拥有面积为11.8㎡ , 远低于世界宜居城市人均40-70㎡的绿地面积 , 其中 ,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澳大利亚的堪培拉 , 人均绿地面积高于70㎡ 。
草坪|公园里的草坪,真的不能踩吗?
文章图片

我国大、中城市的人均绿地拥有面积为11.8㎡ , 远低于世界宜居城市人均40-70㎡的绿地面积 。 /pexles
也就是说 , 平摊下来 , 我国的草坪普遍需要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
不过 , 实际情况却要复杂得多 , 比如每片草坪的人流量并不相同 , 在纽约、伦敦这样的超级都市 , 很多热门景点的草坪其实也会面临“人多”的问题 , 以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草坪为例 , 每天都要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 , 但这些草坪却并未因此推出“禁止踩踏”的政策 。 相似的 , 在国内的一线城市 , 一些草坪也开始逐渐向公众开放 , 并不是因为“人口减少”的原因 。
其实 , 人口密度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 草坪是否能够踩踏 , 涉及更多的是不同的管理方式与文化观念 。
首先 , 我们需要厘清“草坪”(Turfgrass)与广泛意义上的“草”之间的区别 。 草坪是指由人工建造、养护管理的草地 , 强调“人”的后天养护 。 这和自发生长、不受外界干预的“草” , 有着本质的差别 。
因此 , 如果一片草坪轻易就被游人踩“垮”了 , 我们首先要追问的是“人工管理”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维护做得不够?草种选得不对?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归结于小草的“脆弱”本性 。
草坪|公园里的草坪,真的不能踩吗?
文章图片

在这些标语中 , 小草被刻画成一种娇弱的、和人一样有着痛感的植物 。 /微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