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见证元朝盛衰,可惜被他毁了( 二 )


|为何说“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见证元朝盛衰,可惜被他毁了
本文图片
左刘秉忠 , 右忽必烈
俯瞰上都城 , 我们就可以发现上都与大都的不同之处 。 大都城吸收了金中都的建城模式 , 分为宫城、皇城与外城的三重结构 , 棋盘状是大都城的主要特点 。 而上都城虽也是类似的三重结构 , 但它的中心是蒙古大汗的汗廷 , 四周由“敖包圈”、“关厢圈”和“寺庙圈”紧紧环绕 , 组成了一个“同心圆”结构 , 和大都城截然不同 。 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说“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见证元朝盛衰,可惜被他毁了
本文图片
元上都复原图 , 中间最高者为大安阁
蒙古民族对“圆”拥有近乎狂热的崇拜 , 因为这是吉祥与美好的象征 。 这一思想不仅体现在他们搭建的蒙古包上 , 还体现在蒙古早期“古列延”部落组织形态上 。
什么是“古列延”呢?“古列延”在蒙古语中有“圆圈”或“营”的意思 , 指蒙古早期部落中特有的圆形驻营形态 。 在长期迁徙的过程中 , 以部落首领的毡帐为中心 , 部落民的蒙古包和幌车围绕着毡帐成环形层层展开 。 正所谓“皇车毡帐 , 成列数千” , “古列延”这一组织形式体现出蒙古民族与草原和谐共生的环境理念 , 而这也正是游牧民族“移动”特点的表现 。
除了这种同心圆结构外 , 上都城在城市形态上更是不拘一格 。 相比于大都城的严整如一 , 上都城更多地表现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特点 。 金莲川草原所在的滦河流域水系发达 , 因此上都城内河流众多 , 三重城垣外均有密集的排水沟 , 上都城内的道路也多呈不规则分布 。 更有趣的是 , 上都城还有一种用于防洪的铁幡竿渠 , 可见上都城建城规划的独到之处 。
|为何说“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见证元朝盛衰,可惜被他毁了
本文图片
元上都复原平面图
二、上都巡幸:元帝的巡幸政治表现
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 上都城成为元朝历史上第一座事实上的帝国都城 。 元上都是元帝的夏都 , 兼具行政管理、皇室娱乐、避暑游猎等多重职能 , 是名副其实的草原之都 。
元朝皇帝在每年的四月到八月都要到上都城“驻夏” , 在此期间 , 元帝会举行多种高规格的活动与宴会 , 极尽君臣同乐之意 。 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诈马宴” 。
“诈马宴”又称“质孙宴” , “诈马”是波斯语 , 意为“衣服” , 而“质孙”是蒙古语 , 意为“颜色” 。 诈马宴一般会在阴历六月举行 , 连续三天 。 届时 , 蒙古宗王、宿卫、大臣等要员 , 都会身穿元帝赏赐的金织纹衣参加宴会 , 这种金织纹衣就是“质孙服” 。 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 , 质孙服的面料和款式也各有不同 。
诈马宴在上都城最为豪华的宫殿——棕毛殿举行 , 这座宫殿和大都的宫殿不一样 , 准确来说 , 这应该是一座斡耳朵 , 也就是帐篷 。 棕毛殿通体用棕毛制成 , 四周镶嵌彩色宝石 , 光彩照人 , 璀璨耀目 。
宴会上的餐饮菜品十分丰富 , 有所谓“迤北八珍”之说 , 主要是野驼蹄、鹿唇、驼乳糜、天鹅炙、紫玉浆之类的美食 。 除此之外 , 还有来自西域的葡萄酒、马奶酒、来自黑龙江的哈八都鱼、来自中国南方的名茶“凤髓” 。 可以说 , 天上飞的 , 水里游的 , 应有尽有 。
|为何说“一座元上都,半部元朝史”?见证元朝盛衰,可惜被他毁了
本文图片

元朝皇帝在上都城的生活当然不是只有吃饭饮宴那样简单 , 虽然大都是元帝国的首都 , 但上都城在元代政治生活中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