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中式
君语
+
因为疫情 , 辜负了这好春色 。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圖丨清可
文人与园林的关系 , 向来为人们所关注 。 这是因为:有的文人 , 原本就是园林的主人;有的文人 , 曾参与过园林的建造;还有的文人 , 热爱园林 , 熟悉园林 , 并满含深情地将园林写进了他们的著述 。
尤其是后者 , 尽管他们不是园林的主人 , 也未曾参与最初的建造 , 但因为久居姑苏 , 常住吴门 , 或本身就是苏州市民中的普通一员 , 所以 , 苏州园林和他们之间 , 形成了哀乐与共、生死攸关的特殊联系 。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圖丨蒽子
苏州 , 向来是江南繁华之地 , 文人荟萃之邦 。 这里面既有像文征明这样的一代名家 , 也有像沈三白那样的潦倒文人 。
他们寄情江南风光 , 吟唱吴中风土 , 并将对园林的感受 , 细致入微地写进了自己的作品 。 可以说 , 关于苏州园林的文人咏叹 , 就像园林里那些花花草草一样的繁多 。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圖丨清可
在这些文人和作品中 ,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沈复沈三白 , 和他的《浮生六记》 。 《浮生六记》是一本近乎自传的散文 , 兼谈生活的艺术 , 并生动而真实地刻画了沈三白妻子陈芸的形象 。
林语堂先生曾称陈芸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 沈三白与芸娘这对夫妇并没有什么显赫的建树 , 但他们能够超脱尘俗的压迫 , 善于对待忧患 , 相信“布衣饭菜 , 可乐终身”式的淳朴恬淡的生活 , 是宇宙中最美丽的东西 。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其实 , 生活清贫而夫妻恩爱的情形 , 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 陈芸和沈三白的生活之所以受人推重 , 是因为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之中 , 文化情趣所起到的支撑作用 。 这正像许多苏州人的家庭 , 淡泊而和谐 , 富有文化的情趣 , 并与美丽的苏州园林是那样的亲近 。
沧浪亭是沈三白的近邻 , 那一片沧浪之水 , 曾是这一对美满夫妻的泛舟之处 。
在《浮生六记》中 , 沈三白是这样描写沧浪亭的——
“檐前老树一株 , 浓荫复窗 , 人面俱绿 , 隔岸游人往来不绝 。 ”“过石桥 , 进门 , 折东曲折而入 , 叠石成山 , 林木葱翠 。 亭在土山之巅 , 周望极目可数里 , 炊烟四起 , 晚霞灿然 。 少焉 , 一轮明月 , 已上林梢 , 渐觉风生袖底 , 月到波心……”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本文图片

圖丨清可
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 包括作家诗人 , 也包括一些丹青高手 , 因此 , 苏州园林与文人的特殊联系 , 不仅留下了作家与园林的各种美谈 , 而且还衍生过画家与园林的许多佳话 。
苏州园林 , 是良好的人居环境 , 也是吟诗作画的理想场所 , 向来为画家所青睐 。 园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 , 是最适合琴棋书画的环境 。 当今苏州国画院所在的听枫园 , 便是这样一座典型的书斋园林 。
春色|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