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经济、文化的主要策源地,也浓缩了20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 。上海的屋檐下,几乎随时可见一些名人依稀的踪迹 。也许坐在城中的某个咖啡馆,隔两条街,刘海粟曾对着窗外的复兴公园写生;他边上的什么弄堂里,傅雷正在写作,黄宾虹正在磨墨……这份名单,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
循着这些名家在上海的足迹,可见看到的是个人史,也是文化史、城市史、时代史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推出“艺术名家的上海足迹”系列,第一位走近的是丰子恺先生 。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1963年,丰子恺在日月楼翻译《源氏物语》
地处上海市陕西南路的“长乐村”是丰子恺先生“日月楼”所在,1954年秋日,丰子恺一家从福州路搬至此地,在这里度过了21个春秋,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
当时“长乐村”尚名为“凡尔登花园”,某日丰子恺坐于二楼室内阳台上,日间阳光充足,晚上可见皓月当空,遂有了“日月楼”之名 。
寻访丰子恺在上海的足迹,便从“日月楼”开始 。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丰子恺在长乐村弄口 。“长乐村”三个字为丰子恺所书,他身后的尖顶楼房为“日月楼” 。
1954年9月1日,丰一吟和弟弟丰新枚先行入住这里: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陕西南路39弄93号,门口有“丰子恺旧居”的牌子,上书:丰子恺1954-1975年居此,2005年列为文物保护建筑 。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丰子恺旧居”门口,晾晒着被单等物 。
无法开放的日月楼,封存了安宁与寂寥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日月楼”二楼,曾作为陈列室留下的展柜展板,往前走是日月楼阳台 。
也正是在这个阳台上,丰子恺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墙上贴有一张1975年的日历(原件保存在桐乡缘缘堂),这是丰子恺自己画的,并写上了日期节气,每过一日便划掉一日,划至7月29日,没有再划 。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丰子恺手绘1975年的日历 。
丰子恺|名家的上海足迹|陕西路的绿荫里,曾有一座日月楼
文章图片
“日月楼”二楼阳台保留了丰子恺生活时的样子 。
“切勿诉苦闷,寂寞便是福 。”1970年6月在给幼子丰新枚的信中,丰子恺这样写道 。
卧床寂寞时,丰子恺会翻阅书籍排解,能坐起来了便开始偷偷工作 。人生的最后五年,在不足3平方的阳台一隅,丰子恺写了《红楼杂咏》,翻译了《竹取》《落洼》《伊势》三部物语,画了《敝帚自珍》四套,创作了《缘缘堂续笔》33篇,翻译了《大乘起信论新释》,重译了《旅宿》,还临写了西晋索靖所书的《月仪帖》,并凭借记忆抄录了儿时的童谣……
最重要的是,丰子恺在这里还提前完成了与恩师弘一法师约定的《护生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