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血只需一个动作而动人是一个过程
王雪瑛:文艺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情境与观众所经历的生活形成呼应 , 作品里的人物就如同我们的身边人 , 抬头不见低头见 , 如《装台》中的顺子 , 《山海情》中的得宝、得福 , 《人世间》中的周家兄妹等 , 这些作品很接地气 , 引发观众的内心共鸣 。 从《城中之城》到《心居》 , 你钟情于叙写上海的故事 , 城市的日常生活 , 从人物在时代中的境遇 , 自我成长的情节形成小说丰富的社会信息与活跃的生活肌理 。 《心居》以“买房”直面上海人的生活 , 叩问现代人的心灵 , 电视剧开播以来 , 形成话题冲上热搜 , 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 你是如何理解“接地气” , 如何锤炼写实的能力 , 如何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呈现时代情绪和百姓生活?要讲好现实题材故事不易 , 又的确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修课” 。
滕肖澜:“接地气”在文艺作品里 , 其实挺难把握分寸 。 作品里的生活再怎么接地气 , 其实也与真实的生活不一样 。 我们现在说“现实主义” , 不是照搬“现实” , 而是作者经过自己的诠释 , 让作品中呈现的“生活” , 被绝大多数受众认可 , 觉得这是真实可信的 。 如“裸妆”是化妆的最高境界 , 化了像没化一样 , 但“裸妆”和素面朝天绝对不同 。 我觉得 , 作者笔下接地气的生活 , 理想状态应类似于“裸妆” , 不着痕迹地 , 略去人人皆知的那部分 , 而把人与人相处的一些微妙的、真实存在却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凸显出来 。
王雪瑛:《心居》呈现在变化发展的的都市里 , 人物在追梦路上的艰辛 , 寻找吾心安处的过程 , 没有刻意营造温暖 , 没有美化主人公 , 也没有用滤镜来提纯亲情 , 不是以浪漫和唯美来包装人生真相 , 而是敢于触摸生活中的意外 , 人生中的缺憾 , 你写下的“每个人都在艰难而又孜孜不倦地活着”的故事中 , 是不是蕴含着上海人的“坚韧”与“通达”?有观众评价《心居》引人入胜的是“精明却不失温热的沪上烟火” , 你如何理解文学的力量在于直面真实 , 文学的魅力又在于抚慰人心?
滕肖澜:《心居》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的作品 。 你说得很对 , 我确实想从这个故事里 , 反映出上海人的“坚韧”和“通达” 。 活着不易 , 所以必须“坚韧” , 一番风雨 , 才能直至“通达” 。
文艺作品肯定会写到苦难、矛盾、冲突 , 如果把作者创作时的表情画成表情包 , 他(她)应该是蹙着眉头 , 一声叹息 , 怀着深深的悲悯 , 即便是笑也是带着泪 , 而不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 同时还要憋着劲 , 笔头松一松 , 紧一紧 , 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 狗血与动人 , 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 , 比如写一场动人的爱情 , 之前要有无数个细节的铺垫 , 读者或观众感受到的浪漫气息 , 都是作者作了无数理性的工夫和准备:含而不露 , 你进我退 , 欲说还休 , 百转千回……每一步都卡在那个点上 。 没有硬噱头 , 每一句话都是恋人间可以想见的对话 , 场景也是生活中的场景 , 看似日常和平淡 , 拼在一起 , 就是说不出的贴切 。 狗血可能只需要一个动作 , 而动人则是一个过程 。 作者有义务写出这个过程 , 哪怕再难也要写 。 把这世界的美和爱展现给世人 , 让人们始终对生活心存善念 , 怀有慈悲 , 抱有希望 。
【上海|有时代温度和人间烟火的上海生活画卷】【编辑:上官云】
- 黄金时代|日本歌舞伎版画的黄金时代,从“胜川派”看起
- 经历|春光浪漫多情,茶韵春意正浓
- 招聘|带编入伍,也有一些变化
- 国企|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怎么选?要先拿到手,然后才有选择的余地
- 事业单位|为啥9成毕业生进不去事业单位?老领导坦言真相,或许有其他内情
- 托卡马克|托卡马克之冠:这是一个“国设”崩塌的时代
- 春天的花|春天的花有多美?快读给孩子听!
- 罪恶|思想之善恶
- 读书|转存这份书单!别错过这些好书
- 医生|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积德”行业,有你从事的行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