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再现曹雪芹文笔的唐国明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第31节( 十 )



……2+4n ? 1+2n ? 4+6n ? 2+3n…… ? 2的n次方 ? …… ? 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 这就是万有的通变规律与万有总在途中通变公式 。 根据“3x+1”猜想“奇变”“偶变”原理 , 宇宙万有的诞生 , 应是一波段一波段类似于“3x+1”猜想“奇变”“偶变”过程中 , 随n数据的变化大小而不断排列生成 。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宇宙“万有总在途中”最好最恰当的表述 , 也是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整体最好的表达 , 更是人类将来遵循“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 , 以大数据形式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 , 一种人类梦想的“神” , 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 , 甚至囊括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数学告知形式 。 更是对世界事物是“偶数时”发生递减回到“奇数时” , 回到“奇数时”又会递增回到“偶数时” , 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在让一切守恒、平衡的最好描述 。 同时这公式也哲学的解释了循环有序运转的世界生活系统 , 就如循环有序运转的4、2、1形式 , 是由无数未知数遵循着“3x+1”猜想“奇变递增”“偶变递减”原则演变而来与我们照面的——也就是说它是哲学家们一直在追问的“世界为何变得如此”的最好数学形式的解答 。
不管怎样 , 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 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 永远处在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中 , 永远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3、“半途”哲论(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与力 , 看他之理与力 , 合诸家之理与力 , 知行之 , 得我之理与力”原则 , 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 , 得出的“半途哲论”)
在n是整数前提下 , 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 , 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 ,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识你之理 , 看他之理 , 合诸家之理 , 知行之 , 得我之理”原则 , 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 , 得出的“半途哲论”:
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 , 万有总在途中 , 当你抵达“1+n”时 , 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 。 即当你抵达1时 , 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 , 当你抵达2时 , 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 , 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 , 你想抵达4 。 但你抵达1时也是在此刻 , 你抵达2时也是在此刻 , 你抵达4时也是在此刻;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 , 你既不在过去 , 也不在现在 , 更不在将来 , 只是在途上 , 只是在此刻;你在n是整数前提下 , 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为生存转圈 , 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 , 将自己无限永恒 。 你永远就这样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 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
我们既不在过去 , 也不在现在 , 更不在将来 , 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 我们都是途中人 。 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 , 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 。 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 。 远方没有远方 , 你到达的远方 , 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