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格局是什么

格局是手笔 , 更是境界 。
上海|格局是什么
文章图片
重要的是 , 不会做平凡的人就不配当作家 , 而作家必须要有情怀 , 有情怀才会有格局
格局是什么?【上海|格局是什么】撰文/颜光明
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了何建明与陈歆耕的文学对话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上海为何出不了“何建明式的作家”?
这不仅是我的疑问 , 也是读者和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浦东史诗》到《上海的表情》 , 再从《革命者》到《第一时间》等 , 这都是何建明在很短的时间内采写完成 , 创造了高速度 , 高质量 , 高水准的“三高” , 无不点赞和敬佩 。
上海作家擅长风花雪月 , 石库门里的烟火气 , 摆弄时尚和小资 , 崇尚小女人文体等 , 却很少企及到何建明的独特“发现” , 表达的“气势” , 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 。 “上海的故事太多了!”何建明说 , 遍地都是 , 写不完 , 精彩极了!
因为是身边的事 , 产生不了距离美 , 也就缺少发现 , 即便带任务(指派) , 还是受制于局限 , 进不了状态 , 有所顾忌 。 这是抱怨的由头 , 还是客观得无奈?对话精彩 , 涉及到的已不仅是创作 , 更多的是良知和精气神 。 一种自觉和觉悟 。 因为 , 现实比虚构精彩 , 纪实比小说更真实 。
这是一场很有内涵和思想的“文学对话” , 也是一个回答如何对待当下思考的“角度和态度” , 更是一个如何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格局和担当” 。
在我看来 , 这是一个超出文学对话范畴的视频 , 是一场充满正向力的“发声” , 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 无论是对于生活的观察 , 还是身处现实的困顿 , 以及面对选择的徘徊 , 表达从来不只是作家的事 , 也并非那么简单或随意 , 尽管现如今已趋于普通而日常 , 而白纸黑字依然敬畏 , 岂能怠慢和轻浮?
何建明与陈歆耕都是写作高手 , 亦是著名作家 , 同时又都是军人出身 。 对话中的家国情怀与写作态度 , 以及对文学的理解和表达 , 尤其是思考的深度和对题材的把握远远超出了普通作家的思维 。 所以 , 从他们的创作共鸣和作品中不难看到真正的文学不是写出来的 , 都是用心感悟流淌出来的情感 , 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 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能力 。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胜过虚构的作品 , 在纪实创作上占位很高 , 出手不凡 , 气场强大 , 即便已经被被人写过的题材 , 经他之手就大不同 。 原因是什么?
格局 。 这是决定一部作品(纪实)是否优秀的关键 。 这也是何建明的作品为何能成为《人民文学》头条的原因 。 他说 , 如果过去我的写作叫轻骑兵的话 , 那么 , 现在我的写作就是坦克车 。
我想 , 这 , 既是写作的成熟 , 也是格局形成的过程 。 而他对每部作品披露的背后比小说还要精彩 , 有嚼头 , 更有故事 。 成在格局 , 决不空洞 。 何建明的讲述和体会 , 以及经验总结足以使启示 , 即他给出的作为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五条标准(政治家的眼光、思想家的素质、社会学家的能力 , 做人的平凡 , 作家的本事) 。 试问 , 这何止是对作家提出的要求?
重要的是 , 不会做平凡的人就不配当作家 , 而作家必须要有情怀 , 有情怀才会有格局 。
所以 , 格局是手笔 , 更是境界 。
20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