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盲盒岗位是灵活用工的 “彩蛋”还是“陷阱”?( 二 )



“惊喜”or“陷阱”?
把选择权交出 , 不是好事
找工作不是赌博 , 不是光靠运气就可以开出“隐藏款” 。 求职过程中的选择权是双向的 , 单位选择员工 , 员工也要对自己所应聘的职位有所了解和权衡 。
1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
“盲盒招聘”可能涉嫌违法 。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 用人单位通过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 , 应当如实提供岗位需求等信息 。 而在“盲盒招聘”中 , 因为处于“盲盒”状态 , 用人单位很大概率并不会向招聘平台提供具体的岗位信息 , 自然也不会明确且详细地告知劳动者有关岗位的情况 , 那么被蒙在鼓里的就只有应聘者 , 就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盲盒岗位不确定性越多 , 越容易生出事端 。 所以目前来看 , 盲盒岗位不是很靠谱 , 对企业、对求职者也都不完全靠谱 。
2
从应聘者的角度来说
“盲盒招聘”在实际中可能会隐藏着不可估量的风险 。 如果是工作轻松、待遇优渥的岗位 , 公司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写出来 , 实在不必藏着掖着、故弄玄虚 。 有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分析 , 一些公司推出“盲盒岗位”有三种可能:第一 , “盲盒岗位”类似管培生 , 先工作再定岗 , 或者轮岗后看你适合做什么再定岗 。 不过盲盒岗位虽然听起来与管培生有些类似 , 很多会将其混为一谈 , 但其中存在着关键性的差异:

  • 企业信息公开不透明 , 无法预先了解全局;
  • 岗位由企业指定而非员工自选 , 员工缺乏自主权;
  • 管培生让员工参与企业的整体运作 , 而招聘盲盒只是指派定岗与轮岗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虽然以盲盒的形式入职听起来很有趣 , 勾起人们的好奇心 , 但由于信息不对等 , 谈不上真正的人岗匹配 。 对员工而言可能隐藏着较大的求职风险 。 第二 , 无法吸引求职者的岗位:有的冷门岗位 , 工资少、任务重 , 不好招人 , 于是有的公司不得不用“盲盒岗位”的形式包装 , 制造热点 , “骗取”求职者的注意 。 第三 , 法人:不排除有些公司可能是“骗子公司” , 虽然可能也有实际业务在操作 , 但会把员工诓骗进去并且画“饼” , 多开几家公司让员工去做法定代表人 , 一旦出了问题 , 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你】 , 很有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形下成了“骗子头目” , 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 盲盒的火爆 , 就是凭借其不确定性 , 抓住了人们追求刺激、渴望惊喜的心理 。 然而 , 并非所有事情都适合“盲盒”这种操作 , 找工作这种大事还是要慎之又慎 , 试错并不可怕 , 可怕的是把求职当成游戏 , 切忌盲目追捧 。 前不久 , 上海发布了《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 , 明确要求盲盒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 经营范围一般在生活消费、文艺娱乐等领域内 。 如今 , 对于包括“盲盒招聘”在内的一些新情况 , 各地、各部门有必要密切关注并给予重视 , 适时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 , 对不适宜的盲盒形式要及时纠偏、说不 , 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劳动者的权益 。
灵活用工万亿市场爆发!
但用工可以灵活 , “用票”断不可“灵活”
其实 , 相比“盲盒岗位” , 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方式效果更佳 。 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 , 企业可以基于用人需求的淡旺季 , 灵活地按需雇用人才;可以确保各类人力资源组织形式的合规性 , 有效控制劳动用工及员工关系风险 。
不过 , 需要提醒的是:现如今 , 灵活用工正处于方针红利期和新风口 , 在方针的加持下取得快速的发展 , 但是这也让不少“蛀虫”找到了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