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

在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规划修编之际,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润物乡村知行社邀请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副所长岳永强和张铭进行围炉对谈 。前不久,该团队师生与三位专家围绕“麦积山的新与旧”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围炉对谈,讨论了甘肃省麦积山石窟的保护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本体病害与修复以及考古学与美术史研究等问题 。
麦积山石窟是由崖面遗存(包括壁画、塑像和窟龛)、寺院、舍利塔以及古代遗物所构成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先后经历西魏、北周、隋唐及宋、元、明、清不断地营造和修缮;近现代以来,随着学术研究和全面保护的开展,麦积山石窟的文物修复理念和保护管理方法日渐成熟和进步;在世界遗产的背景下,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不断加强遗产本体保护,扩大麦积山石窟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
宿白先生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随着近些年石窟寺研究保护的深入,也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思路,在工作和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 。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
文章图片
主讲人张铭、李天铭、岳永强(由左至右)
一、保护历程回顾
李天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
文章图片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天铭
今年,已经是我在麦积山工作的第九个年头 。麦积山石窟保护也正大步迈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2019年,习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考察,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次座谈,聆听了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这些指示也是我今后工作上的重要指引 。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
文章图片
参观游客
在文物保护领域,敦煌研究院的科研实力雄厚,科研队伍近200人,有多项重大课题,产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麦积山的科研实力也不容小觑,自1953年成立了麦积山文物保管所以来,麦积山的科研人员以遗产的日常性保护为核心,深耕基础性工作,致力于麦积山的研究与保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麦积山的考古工作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努力 。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的夏朗云在1987年奔赴麦积山从事考古研究,吉林大学毕业的孙晓峰博士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麦积山的考古工作,当前麦积山的考古工作由张铭副所长负责 。但客观而言,麦积山的考古研究还需加强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紧锣密鼓地撰写麦积山的考古发掘报告 。
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保护:从基础研究到修复、数字化展示
文章图片
麦积山
2017年以后,为整合甘肃的石窟资源,敦煌研究院负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和庆阳北石窟寺 。按照新时代的要求,麦积山石窟逐渐形成了以保护为核心的工作方向,并由日常性保护转为预防性保护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中心等组织或机构合作,思索如何向国人、向世界阐释中国石窟寺的遗产价值 。石窟寺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符号,是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文化景观的方法论,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石窟寺这一类文化遗产如何定位,如何阐释,如何利用,以促进国人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石窟寺是不可移动文物,但是如何让这些植根于田野大地的不可移动文物活起来,使它从偏远地区走向城市,走向大家的视野中心,亟需我们共同探索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让青年体悟物质遗存中的人文精粹,感受意识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精华 。可能这个目标看似有些“虚”,但是却需要更多实际的东西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