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滕肖澜的长篇小说《心居》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热播 , 滕肖澜本人也是兼小说作者与编剧于一身 。 对于作品故事的完善和主题的揭示而言 , 这是最合适的选择 。
说是直面 , 是因为作品以当代生活中最突出的难题 , 个人和家庭的最大焦虑住房为故事起点 , “住房”也是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 对于生活在大都市上海的人们而言 , 安居乐业的条件需要很多 。 户口依然是致命前提 , 住房则又成为新的条件 。 对于冯晓琴这样从外地嫁到上海的年轻女性 , 融入城市必须全力拼搏 。 这种拼搏化入到漫随流水的日常生活中 , 你看不着更触碰不到 , 但人物的内心其实早已在这平静如水生活里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 这正是文学艺术的作用 , 揭示出寻常的眼光看不到的复杂内心 。
《心居》表现了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 。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 社会在发展 , 其迅捷的程度超出无论是“老上海”还是外来者的判断 , 总是不能赶上各种事物的发展速度 , 总是错失昨天还在手边的机会 , 这些都变成了人们不可避免的普遍焦虑 。 《心居》直面这些现实 , 没有回避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 一个人自我内心的纠结 , 人与人之间的纠葛 , 复杂人际关系中的纠缠 , 无时不在人们看似平静的生活中交叉着 , 或浮现为生活里的故事 , 或抑制成某个人物的某种性格 。
《心居》直面了这些现实和矛盾 , 但它揭示出的人生道理 , 不是让更多的人产生更多更大的焦虑 , 而是努力去化解 , 去疏导 , 去排释 。 《心居》里充满绵密的故事 , 却既没有掉入婆婆妈妈的琐屑 , 也没有刻意去加以说理甚至说教 。 寓生活哲理于故事之中 , 让故事中展现的人性之美 , 同时折射出人生的道理与生活的哲理 , 这正是《心居》得以成为一部超越类型剧的正剧的原因所在 。
作为一部聚焦特定家庭并延展为表现当代都市生活的作品 , 《心居》未必有核心的主角 , 却有打开故事半径的贯穿人物 , 这就是顾家的两位年轻女性:冯晓琴、顾清俞 。 儿媳冯晓琴身上汇聚了当下都市生活中最多的侧面 。 努力通过自己的拼争得以在大都市立足 , 生儿育女还不足以称得上融入 , 必须要有自己的房产证作为证明 , 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与周围所有人的关系 , 同时又竭力保持自己的尊严 。 顾清俞作为都市里出生长大的青年女性 , 独立性和与生俱来的从容感成为其性格的主体 。 冯晓琴因为时时刻刻的自省和努力 ,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生活的主人 , 她有丈夫、儿子 , 她还想尽一切可能独立成户 。 她不但是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 , 还有催促丈夫学习进修 , 想尽办法筹措资金买房的强烈“进取心” 。 她善良的天性再加上必须做到位的处世“策略” , 使她始终能够在与顾清俞的“姑嫂”相处中 , 成为温和的呵护者 。 与之相比 , 顾清俞的任性和孤傲给她的人生带来不少的烦恼 , 然而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 , 又对她的这些行为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同情 。 受过完整而良好的教育、生活在都市里的青年女性 , 不大可能选择“谋略”式的生活 。 保持个性的独立 , 在自我和自在的状态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 苛求爱情 , 谨慎对待婚姻 , 这一切既是她的出身和性格所致 , 也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女性的生活态度 。 所有的人物故事 , 他们之间的纠葛、纠缠 , 其实都是这两种人生态度和情感境遇的交叉、碰撞 , 交锋、交融的过程 。
- 母亲|在灶台边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这是她的故事
- 写作|在厨房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她的故事令人动容
- 表演赛|惊艳一分钟!冬奥花滑表演赛上的冰雪故事
- 底气|藏在《心居》中的10条人生建议,能读懂5条以上,说明你成熟了
- 夏先奎|【云峰故事会】夏先奎|一只旧木箱
- 写作|在灶台边写作,80岁后连续出版3本书,这是她的故事
- 侯恩宠|民间故事:他和判官成为酒友,判官让他吃坟头上的东西,考上举人
- 窦国权|纪录片《念想》明日在央视17套播出 讲述榆中老画家窦国权的故事
- 屏幕|屏幕上的“广深故事”去哪儿了?
- 何起凤|陇原巧手印象:返乡创业传技艺,励志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