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天开
不同于纯粹的“荒野意识”抒写 , 不同于自然环境的绿色抒写;而以深情灵动的文字 , 以明净纷繁的词语 , 似为中国西南的一座小村庄修撰一册自然文学村志 , 或是《那边的香巴拉》的特质 。
“我想告诉读者朋友 , 当你来到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 , 就会发现 , 那边就是美丽的香巴拉 。 ”著者在后记如是说:“传说 , 香巴拉在中国雪域圣地康巴 。 ”
上甲斗村 , 距离四川省会城市成都600公里 , 海拔高度在3500米的这座云上村 , 在百年的巨迁中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天人合一”文化 , 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那就是让人魂牵梦绕的“香巴拉” 。
《那边的香巴拉》的自然文学书写 , 便是著者向这遥远的雪域圣地致敬的方式 。 作为共时性的自然文学书写 , 此书共九章:走向神秘的康巴、云上的村庄、辽阔的草原、月亮之下、这个世界还有另一处桃源、走访贫困户、千年吾查寺、村庄里的古树林、欢乐的藏家 。
由远到近 , 由表及里 , 分别从地理、历史 , 道路、牧场、人户、寺庙、树林、岁时节庆等方面 , 以自然文学的散文随笔 , 共时性的书写所见、所闻、所嗅、所触 。 借用清代方志学大家章学诚语 , 可谓“以文章见于时 , 如纂修志乘 , 亦其中一事也” 。
以诗性散文形式 , 为一个地方修撰志史 。 让人不禁回想起中国百年文学书写的另一个遥远:1940年底 , 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巅峰传世之作《呼兰河传》问世 。 那是中国东北呼兰河县的文学志 , 散文化的叙述里 , 展现了小县城中人们的平凡而细碎的衣食住行 , 古旧的生活呈现出生命的原始悲凉 。 茅盾先生评语道:“它是一篇叙事诗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串凄婉的歌谣 。 ”
【那边的香巴拉|品读|谢天开:一束向遥远致敬的格桑花——读《那边的香巴拉》】作为向遥远致敬的方式 , 《那边的香巴拉》以诗化的文笔 , 为西南的一座不名的山村修撰一册文学村志 。 不同的是 , 《那边的香巴拉》终究是自然文学随笔 , 其中对文学与自然关系时时诘问、处处反思 ,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描写 , 呈现出天地宇宙的恒久价值 , 安妥着漂泊的魂灵 , 滋润着迷茫的心灵 , 从而升华、净化着著者与读者理智与情感 。
本文图片
在“村庄里的古树林”章节里 , 这样描述:
“这片杨树林 , 有一百多棵 , 树龄大多有几百年 。 ”下车来 , 扎西村长对我说 。
……
古老巨大的杨树一棵棵相继出现 , 像哲人般静默地立着 , 沉思着 , 安然于难以言喻的寂寞 , 仿佛自古就一直在那里幽幽地绿着 。 那一顶顶擎天的华盖 , 把高原的骄阳挡在了外面 , 我忽然感觉进入了幽深而清凉的世界 , 有一种精神的清明 。
为自然而歌 , 叙说大地上的故事 , 践行着人与大自然的交流:
我更觉得 , 高原的月亮像一张慈悲的脸 。 慈怜的月光 , 温柔如水 , 像甘露倾洒在大地上 。 仿佛分沾了月光的祥瑞 , 我仰望的眸子 , 充满月亮倾泻给我的盈盈的爱 。
作为女性著者 , 曹蓉的文字感悟力与表现力 , 充盈着自然文学的渊澄取映的言说 。 在自然地理的言说之外 , 更有当地的人文书写 。
在“千年查吾寺”章节里 , 是这样书写的:
崇尚万物有灵的康巴人认为 , 这里每一座巍峨的高山都是神山 , 每一个碧绿的湖泊都圣湖 , 每一处自然景物 , 甚至一块顽石 , 一棵小草 , 一朵花 , 都具有生命和灵气 。
- 王芳芳|【艺术世界】王芳芳作品的空间异度
- |许纪霖再谈“五四”:世界主义的文明比较遮蔽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
- 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病从口入”是古代人类社会的难题 多喝热水的密码藏在郑州这座博物馆
- 翡翠|不一样级别的翡翠,它的收藏价值也是不一样的,选藏品要慎重入手
- 浙江省|求职还能“耍大牌”?学生会干部的高傲言论,生动演绎什么叫无知
- 掌墨师|“侗”见怀化丨细节处,读懂侗族“掌墨师”的木心匠魂
- 近体诗|五言近体诗中,这几种2-3结构的不完全句,没有谓语
- 网络|“当代年轻人的人生目标竟然…”啊啊啊把监控给爷拆了!
- 周秉昆|职业发展的终点,是何方景象?
- 古代,交响乐,千年,交响乐|超化吹歌:奏响流淌千年的古代“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