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本文图片

2022年2月27日 , 四川文艺出版社联袂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和群学书院 , 举办壬寅新春首场共读沙龙 。 读者们在商洛学院的钟思远老师和南京艺术学院张德强老师的带领下 , 将目光投到美丽的川西平原 , 以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为锚 , 感受成都直爽火辣的城市性格 , 以及李劼人笔下中国帝制社会末期一潭死水中激起的独特波澜 。
《死水微澜》线上品读分享会纪要
整理 | 吴欣欣
图 | 罗林·张柏林1909年摄成都老照片
“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问世后 , 随即成为文学大师李劼人代表作 。 该长篇小说系列以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 , 书写了中国近代政治风波之下的川西人文图景 。 具有象征意义的三个书名依次对应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革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三位著名人物均给予李劼人其人其作极高评价 。 郭沫若热情洋溢地写出《中国左拉之待望》一文 , 盛赞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 。 巴金在李劼人故居的留言簿里写道:“只有他(李劼人)才是成都的历史家 , 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 。 文学评论家刘再复则说:“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 如果说《阿Q正传》《边城》《金锁记》《生死场》是最精彩的中篇的话 , 那么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应当是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了” 。
|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本文图片

以“大河三部曲”中流传最广的《死水微澜》为例 , 上述三位评论者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何他们如此评价?钟思远老师从小说人物塑造、世情小说风范、作者经历的文学化投射、地缘写作观及文学史意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
01
人物形象塑造——以邓幺姑为例
《死水微澜》中的人物塑造在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中堪称出类拔萃 , 其中 , 尤以女性人物形象最为生动 。
女主人公邓幺姑颠覆了人们对于中国乡村女性形象的刻板认识 。 清末民初 , 发生了众多改变中国命运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 。 成都虽身处中国内陆腹地 , 交通不畅 , 对思想文化信息的接受难免滞后、错位和弱化 , 但时代变革的潮流势不可挡 , 波及到邓幺姑这样的特殊人物 , 也会如风起青萍之末 。
在邓幺姑所生长、生活的成都郊县乡镇上 , 升斗小民中发生的社会心理与情感变化固然与彼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如: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很有区别 , 但一定也会出现“暴风雨前”的“死水微澜” 。
李劼人以邓幺姑(蔡大嫂)为典型 , 意在塑造因历史潮流而激发出新生命活力的女性形象 。 一旦她们心中“改变命运”的意愿被外部世界的机缘所点燃 , 就会爆发出巨大能量 , 想要拼尽全力去挣脱压在旧时代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族权、夫权、父权 。 其觉醒后 , 旧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她们意识上会松动乃至崩塌 。 无论是为了实现住在公馆中的“成都太太”生活而宁愿嫁给老士绅们做小 , 或是不顾伦理道德地与丈夫、情人同处一个屋檐下 , 还是为了救丈夫出狱而愿主动嫁给情人的仇人……都展现了与如祥林嫂一类的传统农村妇女截然不同的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 。
|钟思远×张德强|《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本文图片

与之相比 , 《死水微澜》中其余的女性形象也反映了当时不同身份、阶层女性的各自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样式 。 比如:顾天成的原配妻子是一个愚昧、屈从、保守的农妇 , 命运凄凉 , 可怜可叹;顾天成的邻居钟幺嫂受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 敢于信洋教(基督教) , 虽势利、尖刻却又同情心未泯 , 是有生命力的泼辣农妇;钟幺嫂姐姐的帮佣的曾师母本是被洋人收养的孤女 , 后竟与养父(洋人)成为情人 , 命运中不乏传奇色彩 。 这些女性形象背后 , 交织着当时中国土地上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 ,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 个人的出身及与命运的博弈 , 最后造成了她们不同的性格和行为 。 她们活得平常而真实 。 李劼人绝不给她们带上善恶有别的脸谱 , 而是用贴近生活的观察来呈现 , 让生活本身的复杂成就人物心灵的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