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中华文化】沉睡二千五百年绝世神剑,先进科技惊震天下

勾践|【中华文化】沉睡二千五百年绝世神剑,先进科技惊震天下
本文图片

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 , 展现先端科技与精致工艺令人惊叹
古代中国的奇特科技在烟漫的历史岁月中被遗忘了几千年 , 而后 , 在出土之际的奇观 , 让人震惊赞叹 , 神剑就是其中之一 。 埋在古墓二千多年的神剑 , 耀古烁今的光华压倒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认知 。
沉睡2500年重见天日 绝世越王句践剑
春秋晚期的越王句践(也作“勾践”)(公元前?—公元前465年)之剑在地下沉睡2500年 , 直到1965年在湖北江陵县(今荆州市)望山1号楚墓中出土重见天日 。 最最让人惊震的就是这把剑出土时无锈无斑 , 寒光四射 , 凌利如新 , 锋利无比 , 二十余层纸一划而破 , 这也划破了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落后观念——原来古代技术高超得令后人望尘莫及 。
“越王句践剑”长55.7厘米;剑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质量875公克 。 护手的剑隔(区隔剑身和剑柄)正面镶蓝色琉璃 , 背面镶绿松石 。 剑身近护手处 , 刻有“越王鸠浅自乍用鐱”八个典雅华丽装饰感十足的鸟虫书铭文 。 鸟虫书是在春秋中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地方的一种文字 。 “鸠浅”两字在粤语中的音与调同“句践”一模一样——鸠:粤音gau1(1:阴平) , 句(勾本字):粤音gau1 。 两字发音与音调;浅:“《集韵》在演切 , 音践” 。 经学界考证此剑即“越王句践自作用剑” 。
勾践|【中华文化】沉睡二千五百年绝世神剑,先进科技惊震天下
本文图片

剑身上的铭文“越王鸠浅 自乍用鐱” , 意即“越王句践 , 自作用剑” 。
“越王句践剑”两大特色傲视当代
“越王句践剑”同时展现两大面向的成就:精良奥妙的铸剑科技与精致又富丽大气的装饰工艺 。 五大特色傲视当代科技水平 。
一、合金金属的复合——不同合金配比呈现在同一剑上是怎样铸造的?
专家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测定发现[1], 这把剑主成分是铜 , 另外还有锡、铅、铁、硫等等成分 , 而且剑的不同部位的合金配比也不同 , 比如剑脊部分含铜量达到八成多 , 在剑刃部分锡的成分高 。 剑脊含铜较多 , 能使剑韧性好 , 不易折断 , 刃部含锡高硬度大更锋利 。 这是现代难成的复合金属技术 , 而在这把2500年前的古剑上已经被使用了 。 那当时是采用怎样的工具、怎样的工序造成的呢?
二、在古墓的地下棺木中埋藏沉睡2500年的古剑 , 为何不锈不蚀 , 锐利如新?
句践剑不锈不蚀 , 这是最让后人瞠目结舌、惊叹不解的 ,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许多后来出土的青铜器上 。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到底采用了哪些防锈科技工艺?直到半世纪后的今天还是让西方科技界烧脑 。
青铜剑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 。 锡的延展性非常好 , 不易氧化 , 若在青铜剑的表层全面施上一层薄薄的密致锡膜 , 可以产生良好的防锈、防腐效果 , 制作良好的话 , 效果直上二千年 。
另一种是包铬的防锈法 。 1970年代 , 当秦朝兵马俑墓葬坑被发现时 , 许多出土的青铜剑和句践剑一样崭亮如新 。 中国科学家在一小批青铜兵器上分析出一层铬 。 当时全世界的学界普遍接受浸泡氧化铬溶液这种防锈技术是让二千多年前的青铜兵器完善保存的原因 。
2019年4月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刊登的一篇论文[2], 提出新见解 , 指出青铜器的超好保存状态可能是由于富含锡的表面致密层起到了防腐作用 。 同时此文否定半世纪来被普遍接受的浸泡氧化铬溶液防锈的论证 , 指出生漆才是早期研究中测得的铬元素来源 。 也就是说涂生漆是防锈的关键工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