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国史》诞生中的意外
“大家小书青春版”中还有一本《儿童中国史》 , 署名张荫麟、袁震 , 也是高立志的得意之作 。 这本小书的成书过程着实有些意外 。
张荫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 是梁启超、陈寅恪格外看重的学生 。 他到国外学哲学 , 后来修社会学 , 被人称为不务正业 。 他却说自己将来的志愿还是历史 , 学哲学是要获得超观世界的方法;学社会学是要学会理解社会演进的方法 。 这样一位具有明确大格局的人 , 是高立志看重其作品的原因 。
最初 , 高立志买到一套《张荫麟全集》 , 其中有《儿童中国史》 , 只有薄薄几页 。 “我过去读过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 , 序言中介绍 , 这是民国教育部委托其编的一部中学教科书 。 没有想到他还编有小学教科书 。 ”在序言中 , 张荫麟提到如何普及中国历史的问题 , 认为我们的历史从小学学到大学都是由三皇五帝到现在 , 实在是浪费精力 , 所以应该编适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材 。 “他的想法是高中生应该懂得历史演进的大脉络 , 小孩子则了解一些英雄人物就可以了 。 ”
本文图片
高立志细读张荫麟的《儿童中国史》 , 觉得“他用一个人反映一个时代的类《史记》写法 , 有贴近感 , 语言也好 , 很大气” 。
做书的人永远盘算着选题 , 高立志直觉《儿童中国史》可以成书 。 他注意到张荫麟编写的部分缺少北宋几个人物 , 这通过自己整理的《两宋史纲》可以辑录出来 。 但袁震和杨联陞撰写的部分呢?正发愁时 , 习之先生给他带来喜讯 , 他在编《吴晗年谱》时整理到吴晗夫人袁震的几篇文章 , 认为该编入《吴晗佚文集》 。 高立志认为 , “如果将袁震的这几篇宋文补充进来是很好的 。 但其作者究竟是谁?张荫麟在序言中说得清楚 , 南宋和明代部分由袁震执笔 , 明清部分由杨联陞执笔 。 ”
但习之先生认为文章虽然署名袁震 , 却可能出自吴晗之手 。 高立志仔细分析后排除了这种可能 。 他想 , 当时袁震未婚 , 张荫麟作为她的师兄 , 不会不了解其身体情况 , 如果袁震的身体不支持她去写书 , 张荫麟不可能强迫她去做 。 另外写法也是袁震的 , 而不像吴晗 , 例如其中的于谦 , 对比这一篇和吴晗写的于谦 , 一句相同的话都没有 , 甚至一些重要观点也不一样 。 因此 , 他果断地将袁震文收进《儿童中国史》 , 同时署名张荫麟、袁震著 。
令高立志遗憾的是 , 杨联陞先生的清代到抗日这部分文章始终没有找到 。 他遍寻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 , 都了无踪影 ,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杨先生的文章在哪 。 我想可能已经遗失了 , 毕竟当时是战乱时期 。 ”
踏踏实实做书比八面玲珑做人重要
作为一位做书人 , 高立志不喜欢荐书 , 觉得那是一种堕落 , “读书应该是主动的 , 为什么要别人推荐呢?”
“大家小书”做满一百种时 , 有人提出书目有深有浅 , 能不能做阅读分层?这件事真的让高立志困惑了一年 。 “我就不知道怎么分 , 比如《诗词格律概要》 , 算浅还是算深?我想学习写旧诗的人肯定要读 , 学生也许也要读 。 但像我 , 天生平仄不全 , 就像看天书一样 , 那就不想读 。 ”困惑中的高立志被陈平原教授的话解救了 , “陈教授就反对阅读分层 , 因为阅读是一个人考虑问题时主动找书来读 , 分层不是剥夺人的思考权吗?”
高立志还请学生慎读改编本 。 他举例 , “儿子三年级时学校要求读《三国演义》 , 我想三年级字都认不全怎么读 , 就给他买了一本带拼音的少儿版 , 后来发现人家根本不看 。 我很奇怪 , 《三国演义》多好看啊 , 为什么不看?拿来一翻 , 上来就是桃园三结义 , 原著开头的气魄全丢掉了 , 把最精华的部分丢掉了 , 只抽了几个故事 。 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是很强的 , 他觉得难理解他就不看 。 阅读习惯的养成 , 客观上需要大量阅读 , 但一定要是比较自主的选择 。 ”
- 甘愿|人在职场,真正情商高的人,都懂得以下几种社交方式
- 高校|OPPO招聘:36所目标院校名单,这五所非双一流高校强势上榜
- |在“莫高窟”上文物保护课是什么体验?围观浙大学生在展厅的一堂课
- 求职|37岁小伙李世捷,因高考失利宅家啃老20年,直言:已悟到人生真谛
- 高跟鞋|魔兽TBC:祖阿曼“冲熊”配置,三个专精是核心,一个职业难进组
- 书荒|四本量大管饱的玄幻小说,总字数高达一千五百万字,为你解决书荒!
- 翡翠|翡翠市场两极化严重,高档资源非常稀缺,拥有很大投资和收藏空间
- saas|职场能力越高的领导,越看不上4种员工,希望你不是
- 嘉德香港|西汉高足杯 2195万
- 试卷|中考语文古诗词常识,100张试卷高频统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