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流媒体逆袭好莱坞

Netflix|流媒体逆袭好莱坞
文章图片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其实早在三年前 , 流媒体电影就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
包括我在内 , 许多人都为当年Netflix出品的《罗马》错失这座小金人感到遗憾 , 这部电影通过个人与大时代 , 叙事与抒情的无暇结合 , 向好莱坞证明了“网络电影”同样可以是几近完美的艺术之作 。
这么说吧 , 《罗马》错失这座小金人 , 不是《罗马》的遗憾 , 而是当年奥斯卡的遗憾 。
今年 , 虽然《健听女孩》的艺术成就与《罗马》不属同一层级 , 却也弥补了流媒体平台的遗憾 。 众所周知 , 它出品自Apple TV+ , 这是流媒体电影历史上首次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 在此之前 , Netflix , 亚马逊 , Hulu等流媒体平台几乎拿遍了所有奥斯卡奖项 , 唯独缺少这座分量最重的小金人 。
而这绝不会是最后一部夺得这座小金人的流媒体影片 。
把话说得如此笃定 , 不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电影大师转投流媒体怀抱(相比起“抠门”的传统片商 , 流媒体平台才是创作者们最值得仰仗的金主) , 也不仅是因为电影界对流媒体影片的态度更为包容(《罗马》没拿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评委对流媒体的偏见) , 更是因为 , 与好莱坞相比 , 流媒体平台既有“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 也有“讲好一个故事”的意愿 。
Netflix|流媒体逆袭好莱坞
文章图片

讲好一个故事
如你所见 , 最近些年 , 好莱坞作品正越来越“格式化” 。
不提那些宏大场面 , 正邪易辨 , 特效频现 , 情节荒诞的漫威大片 , 单说好莱坞的类型片 , 亦是套路满满——事实上 , 很多导演之所以瞧不上好莱坞 , 就是因为好莱坞总在复制同一个故事:通过讲述弱者如何战胜强者(强者可能是敌人 , 环境 , 或者内心) , 勾勒个人英雄主义 。
在对“一个好故事”的尊重程度上 , 流媒体显然要更高一些 。
一方面 , 流媒体与院线电影的最大不同 , 是观众更多是在电视 , iPad , 甚至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 , 相较于场面和特效 , 故事和人物才是观众更在乎的东西 。
另一方面 , 流媒体是做剧集起家的——尽管大银幕看不上小屏幕 , 拍电影的看不上拍电视剧的 , 是好莱坞的公开鄙视链——但你也要知道 , 在小屏幕上演的剧集 , 每一季通常有10集或更多 , 每集有40-60分钟 , 这意味着 , 相比起一部90-120分钟的电影 , 流媒体可以用400-600分钟讲好一个故事 , 情绪上的合理铺垫 , 情节上的娓娓道来 , 让流媒体平台能更细腻地刻画出故事的纵深 , 人性的幽深 。
更重要的是 , 一集接一集 , 一季接一季的剧集 , 不断强化了流媒体平台讲好细腻故事的能力——当这些流媒体平台“讲故事”的能力驾轻就熟 , 再进军电影界 , 那可真叫降维打击 , 因为奥斯卡恰恰看中那些注重故事厚度 , 勾勒人性灰度的剧情片 。
有人问 , 传统片商难道都是大老粗 , 拍不出细腻的剧情片?
怎么可能 , 当然拍得出 , 但这不是能力问题 , 是意愿问题 , 因为这类电影通常叫好不叫座 , 除非情怀加持 , 否则他们必须考虑商业回报 。
事实上 , 许多艺术性极强的作品 , 都是在得不到传统厂商支持的情况下 , 靠着流媒体平台的扶持而问世 。 没有Netflix投资的上亿美元 , 曾说出“如今的电影正在被系统性地贬低成‘内容’”这种气话的马丁·西科塞斯就不可能拍出被派拉蒙拒绝的《爱尔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