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
苏轼《寒食帖》高清完整版
请将手机打横观看,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
文章图片
苏轼《寒食帖》高清分页
高清图加载较慢,请耐心等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干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 。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
苏轼对黄庭坚书法的评语,认为其结字过于狭长,外观犹如”树梢挂蛇” 。不过,东坡也在自己书法中加入此种结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变化 。黄庭坚以”石压哈蟆”来形容苏轼书写时,经常出现的横扁结字 。根据黄庭坚的说法,东坡不善悬腕,故书写时的活动范围较局促,单字的右侧不易开展,如戈笔就容易成为病笔,形成”左秀右枯”的状况 。然此现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颦”,虽然是缺点却也是其书作之特色 。”衔纸”二字悬针笔法,极其生动,可知苏轼并非不能悬腕 。作品用笔的厚重来自颜真卿的影响,”水”字的捺笔动作可见一斑 。
- 踏青|李清照:寒食近,大雁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丨周末读诗
-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为其行书代表作品
- |蔡襄书法行草尺牍《脚气帖》
- 苏轼|诗词大会·名师观察员|变身“古诗词大侦探”,破解千百年前的秘密
- 苏轼|苏轼行书《阳羡帖》欣赏
- 人来得书帖|苏轼行草《人来得书帖》高清大图
- 张迁碑|聊聊《张迁碑》临帖时,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文字内容∣既殡各贡
- |王羲之《闲者帖》欣赏
- 杨柳|“云”中谁寄锦书来?过个网络清明节,发帖是最好的怀念
- 苏轼|苏轼在杭州为好友饯行,一连写下三首送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