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二 )


对于“淡”的理解 , 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说是:“凡文字 , 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 , 彩色绚烂 , 渐老渐熟 , 乃造平淡 。 其实不是平淡 , 绚烂之极也 。 ”“静” , 即是“欲令使妙语 , 无厌空且静 。 静故了群动 , 空故纳万境 。 阅世走人间 , 观身卧云岭 。 咸酸杂众好 , 中有至味永 。 诗法不相妨 , 此语当更清 。 ”然而 , 看似平淡 , 绚烂之极也!似是静谧 , 流动之极也!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仔细观赏《李太白仙诗卷》 , 在第一首诗 “朝披梦泽云??闻遗香”中 , 我们可以感受到通篇的空灵疏朗之气 。 十行文字 , 少有连带 , 基本上算是字字独立 , 可在字的大小、浓淡、疏密等的调和下 , 读者却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这些文字跃动的节拍 , 就如人们把书法形容为“无声之乐 , 静态之舞”那般 , 灵动的字符交织成一段优美的旋律 。
文中如“鲤”“可”“光”等字有明显的沾墨痕迹 , 可这些字并不在一句话的开头位置 , 或者一个词组的开端 , 仿佛不符合一般的书法创作规律 , 容易中断行气 , 可见苏轼在写这幅作品时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顾虑 , 一切皆遵循最自然适意的状态 , 毫无刻意而为 。 并且文中字的大小也遵循了一般的结字规律 ,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 这也正体现出了他那 “我书意造本无法 , 点画信手烦推求” 的艺术理念 。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观之第二首诗 , 起初一行半文字 , 有着苏轼书法所带有的典型的书卷气 , 温润内敛的气息就如苏轼此刻平静的内心 。 随着书写 , 诗的意境开始感染了他的情感 , 从“只知雨露贪”起 , 字势开始横向展开 , 字形变大 , 用笔逐渐厚重 , 笔画之间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明显增多 。 特别是到了“今此一脱洒 , 长啸祭昆仑”时 , 平日的优雅淡然被取代 , 字体由行书变为行草 , 流露出豪迈沉雄的气势 。 就如赵孟頫所说:“东坡书如老熊当道 , 百兽畏伏 。 ”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此刻的东坡在追寻太白的内心旅程中浑然忘我 , 笔墨留下的痕迹就像一曲气动山河的交响乐 。 在这通篇酣畅痛快之气下 , 仔细观察东坡的每一笔书 , 如“长”、“斗”那沉着痛快、老健苍劲的用笔 , “零落尽”、“既死”那样丰腴浑厚、似欹实正的笔势 , 就如苏轼所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 五者阙一 , 不为成书也 。 ”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苏轼|行书想写出真性情,悟透这个帖你就能成功一大半!
本文图片

也许就如前人所言 , 苏东坡是说不尽的 , 他的人生不论在诗词书画各个领域都处于令人瞻仰的地位 。 苏轼是一位真性情的人 , 文字是他宣泄情感的重要途径 , 然而自被诬陷遭贬险些丧命后 , 文字对苏轼而言是危险的 , 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 于是“诗不能尽 , 溢而为书” , 他的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风貌也更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