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威海泽上村“一门八廪生”,父子8人领俸读书名动天下

威海历史悠久 , 人杰地灵 。 远古至今 ,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 为讲好威海故事、传承威海文化 , 政协威海市委员会主编出版了《故事中的威海》一书 , 从地域记忆、家族印记、历史往事、文化名人、政界良吏、沙场铁骨等主题入手 , 收集整理了一系列好故事 。 即日起开设专题 , 对书中故事进行连载 , 欢迎关注!
第二章丨家族印记丨
《乳山张氏》
文字:辛明路
张氏是威海的一个人口大姓 。 威海境内的张氏有诸多来源 , 其中 , 除了荣成港西与崖头张氏这一支外 , 乳山张氏也是重要的一支 。
明洪武年间 , 原籍江苏省赣榆县柘汪镇柘汪村的张孝宣从军宁海卫(今烟台市牟平区) 。 正德年间 , 他的玄孙张珂来乳山境内的泽溪安家 。 泽溪当时是一片沼泽 , 张珂带领家人筑河坝、挡漫水、排内涝 , 并把泽溪易名为泽上 。 《易经》中兑、节等卦用“丽泽”“泽上”具象 , 释义博学好德 。 《张氏谱书》确定辈分范字为“忠厚传家远 , 诗书继世长 , 和平为宝贵 , 孝友得安详” , 这其实是简明易记的家训 。 建村不久 , 张珂之子张文举就延师训子 , 并为后人建造了具有学校功能的“南学舍” 。 到了清代 , 族中很多以诗文著称的饱学之士 , 设教乡里 , 教授生徒 。 在他们的不断调教和影响下 , 泽上人才辈出 , 读书成才成为家长、孩子的人生追求 。 据不完全统计 ,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 , 泽上张氏家族考取功名者多达111人 , 其中进士1人、举人8人、贡生14人、监生16人、廪生12人、增生7人、庠生53人 。
|康熙年间,威海泽上村“一门八廪生”,父子8人领俸读书名动天下
本文图片

◎泽上村丨来源:乳山午极发布
泽上村“父子八大廪”的故事 , 在胶东盛传不衰 。 清康熙年间 , 张僴一家是远近闻名的崇文尚德之家 。 张僴对儿子自幼管教很严 , 教导他们读书种田 。 张僴本人考中廪生之后 , 他的7个儿子也先后榜上有名 。
长子需譓 , 康熙廪生;
次子需讱 , 康熙乙酉举人;
三子需谦 , 康熙廪生;
四子需讷 , 康熙进士;
五子需詂 , 康熙贡生;
六子需调 , 康熙廪生;
七子需谘 , 康熙廪生拔贡生 。
张僴家庭被誉为“父子八大廪 , 天下第一家” , 远近闻名 。
有一年春忙时节 , 张僴扶犁 , 7个儿子拉犁 , 父子齐心协力地在耕地 。 这时有个外地人路过 , 他见地里的8人个个气宇不凡 , 哪像是庄稼人?不由得感叹:“世上哪有这样的一台好犁犋!”八大廪同犁耕地 , 成为一段久传不衰的佳话 。 更可贵的是 , 张僴设教乡里 , 对族中从学者不管能否交得起学费 , 都像教自己儿子一样用心 。 张僴有一篇教育后代的文字 , 后人称为《毅卿公彝训》 , 其中有段话:“大抵前人善为创 , 后人当善为守 。 知自奋 , 则可以为士 , 可以为宦;知自守 , 则可以免于饥寒 。 若自暴自弃 , 则为乞丐、为饿殍矣 , 可不畏哉!可不戒哉!”他从正反两方面对后人进行激励、警示教育 , 恳切之情 , 跃然纸上 。 张僴的后人 , 四辈做官 , 都能严守祖训 , 勤政爱民 , 两袖清风 , 家中没盖一幢官宅 。 民间称赞泽上张氏家族为“书香门第、清白家风” 。
张僴的四子需讷任四川西充知县 , 孙辈有才子清官张崧 , 曾孙辈有廉儒治邑的张启愚等德才兼备的著名清官文人 。
张启愚是张崧之子 , 与他四爷一样 , 也到四川为官 。 民国《牟平县志》中载:“张启愚:乾隆甲子举人 , 官四川大邑知县 。 居官悃愊无华 , 曾云‘欲维风化 , 先饬学校’ 。 故大邑有青霞、鹤鸣两书院 , 悉捐膏火 , 为延师席 , 公余辄进诸生课之 。 旋以不能媚上官 , 谢病去 , 宦囊萧然 。 改就莒州学正 , 日以吟咏自遣 。 晚抵里门 , 教授生徒 , 亦多所成就焉 。 ”直隶灵寿县知县李洪祖撰文称赞张启愚:“为文操纸笔立就 , 兼工诗赋 , 人争延为师 。 其入词垣掇巍科贡成均者济济然 , 门墙桃李也 。 晚得大邑令 , 方正不随时趋 , 惟以爱民好士为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