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红茶,绿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黄茶:六种茶叶背后的故事( 五 )


文章图片

《有茶气:谬误与传说中的中国茶》 , 作者: 曾园 版本: 湖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 。
白茶与黑茶:温和的现代饮品
白茶和黑茶的品种都不算多(如果不将普洱茶算进来的话) , 但是在六大类茶叶中 , 它们的优点都特别明显 。 白茶具有茶叶中最佳的抗氧化效果 , 而黑茶口感醇和 , 饮用手法多样 , 都可以算得上是适合当下人的现代饮品 。
前文提到 , 绿茶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茶叶 , 不过这点也存在一些争议 , 也有人认为 , 白茶才是中国人最早饮用的茶叶 。 关于白茶的起源和定义众说纷纭 , 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办法搞明白 , “白茶”一词在历史中究竟指的是什么 。
关于白茶的说法之一 , 是历史上的白茶就是指白色的茶叶 。 茶树因为变异或真菌感染等原因 , 患上了白化病 , 茶叶在树上的时候就是白色的 , 因此得名为白茶 。 说法之二 , 是茶叶上天然带有一层银白色茸毫的茶叶 , 这种茶树的确存在 , 例如今天的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等等 。 说法之三 , 才是现代通常理解的那种白茶 , 通过发酵和氧化程度 , 按照六大类划分的白茶 。 不同的说法都能在历史典籍中找到依据 。 陆羽的《茶经》最早出现白茶一词 , 只有一句话 ,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 关于茶叶的外观和制作方法只字未提 , 因此无法得知详情 。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也提到了白茶并且详细记载了制作工艺 , 然而 , 按照宋徽宗记载的工艺 , 很明显做出来的是蒸青绿茶 。
在历史起源方面 , 也有研究者认为 , 结合中国古代人茶叶药用的使用方法和当时尚不成熟的储存条件 , 古人不会对茶叶进行炒揉和发酵 , 而是经过日晒后储存 , 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大概率就是白茶 。 鉴于尚无明确说法 , 史料中存在着词义变化 , 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白茶 , 就单指现代工艺分类中的白茶 。
白茶非常适合现代养生 。 独特的日晒萎凋加工方式 , 使得白茶中的黄酮含量是所有茶类中最多的 。 其他茶类的黄酮含量都只有0.1mg/g , 而白茶的黄酮含量达到了2.2mg/g 。 在茶水的口感中 , 黄酮主要影响的是苦涩味 , 所以按理来讲白茶应当是喝起来最苦的茶叶 , 但奇妙的是 , 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也远远高于其他茶类(第二高的绿茶氨基酸含量为1.4% , 而白茶达到了3%) , 氨基酸又在茶汤中影响着甜味 。 因此 , 好的白茶喝起来会带有非常明显的甜爽回甘 。
氨基酸和黄酮含量的领先 , 让白茶在抗氧化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 特别是陈年的老白茶 。 陈期20年的老白茶中黄酮含量能达到惊人的13mg/g 。 黄酮在人体内可以清除自由基 , 达到抗氧化的作用 , 在对抗电子屏幕辐射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 对于都市上班族而言 , 白茶是理想的茶叶 。 不过 , 白茶的主要制作过程只有萎凋 , 没有揉捻 , 保留了自然植物原始的寒性 , 在六大茶类中 , 属于茶性最寒的一种 , 所以对于本身就体虚性寒的人来说 , 饮用白茶一定要适量 。 相比之下 , 颜色与之相反的黑茶 , 性情就要温和得多 。
程度|红茶,绿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黄茶:六种茶叶背后的故事
文章图片

《白茶新语》 , 作者: 李建国 版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9年1月 。
黄茶与乌龙茶:
命运迥异的“宠儿”与“弃儿”
同为六大茶类 , 黄茶和乌龙茶的命运却截然相反 。 乌龙茶种类繁多 , 无论是冲泡清饮还是调配茶还是瓶装饮品 , 乌龙茶都可谓人们眼里的宠儿 , 而反观黄茶 , 非但规模在缩减 , 而且还有不少茶类渐渐并入绿茶 , 2019年的统计显示 , 黄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仅占0.35% , 可以说是很边缘化的茶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