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技艺——巧夺天工》 , 杨建业 著 , 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
过了永定门和天坛 , 就是天桥了 。 这一片是昔日京城中烟火气息最浓的地区 。 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在这里呈现得最为丰富 。
虽然叫市场 , 但没有人给天桥市场正经八百地划过界 。 在人们的印象中 , 从天坛、先农坛往北 , 从珠市口往南 , 从香厂路往东 , 从金鱼池往西 , 这其中的地皮上发生的事都可以算是天桥市场里面的 。 这里行业众多 , 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
1930年的《北平日报》上报道 , 天桥市场的店铺和摊贩有700多个 , 店铺有饭馆、茶馆、戏馆、落子馆、照相馆、命相馆、杂货铺、钟表铺、镜柜铺、估衣铺等 , 小摊有旧书摊、算卦摊、杂货摊、布摊、鞋摊 , 还有小吃摊等 。 小吃摊的品种更多了 , 有豆汁、油条、炸糕、灌肠、爆肚、切糕、豆腐脑等 。 此外还有摔跤场、杂技场、变戏法场等 。 老北京城里的生活百态 , 在天桥几乎都可以看到 。 北京城里的声音 , 在这里聚集得也最多 。
吆喝 , 既要有规矩 ,
又要有艺术性
讲这里的故事 , 咱们先从声音开始 。 很多外面来的人从永定门进了城 , 一听到这种声音 , 就知道进了北京城了 。
北京城里有两种声音很是独特 , 一个是天空中的鸽哨声 , 再一个就是胡同小巷里的叫卖声 。 在天桥这个地方 , 那些在胡同街巷里响起的老北京叫卖声 , 这里几乎都能听到 , 甚至更多 。
在申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 , 专家给老北京叫卖下了个定义:老北京叫卖是因北京城市地理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口头民俗文化事象 。 特别是北京南城的百姓生活 , 给老北京的叫卖提供了存在的土壤 , 从而在很多年间 , 老北京的叫卖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 并流传下来 。
自元朝开始 , 北京城就以胡同、街巷布局 。 北城官宦、富贵人家集中 , 高宅大院较多 。 出正阳门外的南城 , 是明朝在内城之外加筑城墙后围起来的 。 清朝时期 , 这里虽也有很多汉人官宅及外省会所 , 但胡同、街巷的布局就不如北城规整 。 城南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很多 , 为了更好地推销货物 , 叫卖的声音也就更多、更响亮、更有韵味 。 走在街上的商贩们 , 无论是挎篮的、挑担的 , 还是推车的 , 都会为自己出售的商品吆喝 。 叫卖算是那个年代最经济、最通俗、最实用的广告了 。
被称为“京城叫卖大王”的臧鸿自述老北京叫卖的特点时曾说过:“吆喝 , 既要有规矩 , 又要有艺术性 , 瞎喊不行 。 在大宅门前吆喝 , 要拖长声 , 既让三四层院子里的太太、小姐听见 , 又要透出优雅 , 不能野腔野调地招人烦;在闹市上吆喝 , 讲究音短、甜脆、响亮 , 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 , 一听就想买 。 ”
都说卖什么就吆喝什么 , 这话没错 。 老北京叫卖一般句子都比较简单 , 内容也很直白 , 但如果不是卖货人 , 不相干的旁人要想学 , 一时半会儿还真吆喝不出那个味道 。
老北京叫卖 ,
小商小贩们独有的一种技能
关于老北京叫卖 , 书籍中有过一些记载 。
明代史玄的《旧京遗事》中记有:“京城五月 , 辐凑佳蔬名果 , 随声唱卖 , 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者 , 何人担市也 。 ”清代蔡省吾编辑的《金台杂俎》一书中 , 专门辑录《一岁货声》一卷 , 收集了当时北京街市上小贩的种种吆喝 。
- |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一周新书推荐
- 风筝|约吗?新华网邀你一起“放风筝”
- 名画|『福满清明』一起云观展!书法、名画、陶瓷、考古一次性看过瘾!
- |时评|太庙广场雕龙柱础受损,建一个杭州文史图书馆,如何?
- 传承|“像父亲一样!” 这份传承,让生命长灯永不熄灭……
- 诗词|精选诗词|清弦抱月思乡客,一曲江音向我家
- 招聘|中国长城公开招聘!正式编制,六险一金,本科起报,待遇丰厚
- |该醒一醒了!人生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 踏青|节令之美·清明丨古诗词里的清明:一半明媚,一半思念
- 知己|这一天,我比平时更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