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专访大锁 | 回声中起舞( 二 )


大锁跟我说 , 现在他们每周有两次例会 , 门槛全开放 , 不限于编剧团队的成员 , “能联系上我们就随时都可以来 , 只要能讨论出来想法 , 点子就算你自己的” 。
他回忆大家曾经展开过的那些讨论 , “就跟交响乐似的 , 有不同音色、不同调门的回声” 。
喜剧|专访大锁 | 回声中起舞
文章图片

【喜剧|专访大锁 | 回声中起舞】有不少比喻都容纳着他的一方情感 , 比如聊到告别单打独斗的感想 , 大锁说那是一个“独自走着夜路 , 然后慢慢有人加入、见着亮光”的过程 。
他把伙伴看得很重 。 最近他带他们上了节目 , 也录视频向大家介绍团队成员 , “能露一点是一点脸” 。 在其他场合里 , 大锁提起过编剧的难处——在他费尽心血写出第一个话剧本子后 , 首演现场掌声雷动 , 但没人介绍编剧的存在 。
在他眼中 , 编剧的魔法明明是神圣的:“我做的事很少能说得上是伟大的 , 但是用自己的本子塑造的角色让别的人闪光 , 是能小称得上伟大的” 。 所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决赛里 , 他为幕后编剧被褒奖而真心高兴 , 现在他也要解决团队成员的隐忧 。
在大锁一个未能上台的剧本里 , 垃圾袋想摆脱命运把自己变成孔明灯 。 废耳机割下了一截线 , 快递盒撕下自己的一小片纸壳 , 为它做出助力 。
他所给的同样不是极有余力的善意 , 那更近似于废耳机快递盒和垃圾袋的情感 , 是倾尽全力推同伴走到台前的惺惺相惜 。
喜剧|专访大锁 | 回声中起舞
文章图片

02
在外界的定义里 , 大锁是“非科班出身也能逐梦演艺圈”的一种样板 。 但 , 当事人并不觉得自己是文艺界的外人儿 。
我问他改行进圈的想法最早萌生在什么时候 , 本来以为能听到个抒情的答案 , 结果他说那是相当地早了 , 他从小就觉得自己能上电视、上春晚 , “因为我的人生 , 在各个年龄段都成为了我那个圈的文艺骨干 , 你懂我意思吧?”
我笑得脑袋疼 , 完事儿文艺骨干又开始了他的实绩列举 , “小学时我一个人就能演满一个班会 , 四十五分钟的班会我能演个二三十分钟 , 演到老师把我轰下去说你让别的同学唱首歌吧” 。 从小到大直到参加工作他都是文艺活动的center , 甚至能因此升职——银行领导看了大锁写的年会小品 , 把他提拔成了管理部门专写文书的角色 。
所以久而久之 , 他总有一种念头扑不灭:既然在每个圈子里都能成为这样的角色 , 那能不能也完成自己的夙愿 , 去文艺圈当个真骨干啊?
喜剧|专访大锁 | 回声中起舞
文章图片

生活没让他反问自己太久 , 他很快看到了第一根绳索 , 当机立断攀住它 。 聊到让他进圈的综艺《脑大洞开》 , 我说那个节目太适合你了 , 他也懂得我在说什么——
那是一档凭借开脑洞来创造神回复的节目 , 比起说话的技巧 , 更考验爆梗的速度 。 大锁如鱼得水 , 他发现“自己头一回面对摄像机时 , 就能跟很多已经很好笑的人一样好笑了” 。 在后来的采访里 , 他提起《脑大洞开》的态度都很珍视;那让他赢得了梦想的入场券 , 是改变未来航道的首个交叉口 。
当时正是综艺爆发的行业蜜月期 , 大锁看到的世界是很美的 。 没过多久他因为《火星情报局》而渐为人知 , 渐渐相信自己在高速路上疾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