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还撑得住吗?( 二 )


但实际情况是 , 非常少 , 我想象中的那种人很少 , 其中还能来我书店的就更少 。 除了一些被推荐过来的顾客 , 大部分来店里的人都是路过 , 当时我的店在一座比较综合的楼里 , 旁边就是理发店、培训班 , 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等着接孩子 , 无聊才进来逛逛 。 大部分人都是只看看 , 不会买书 。
最开始的时候 , 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块钱 , 多的时候有几百块 。 当时的店租是每月1万元 , 加上其他成本 , 每个月要投进去差不多2万元 , 所以完全赚不回来 。 开店的第一个月我就亏了1万多元 。
但我当时还是充满希望 , 因为刚开没多久 , 我心想这只是“战略性亏损” , 前期都要这样的 , 以前也听认识的一些书店店主说过 , 他们都说“一年投、二年亏、三年平”什么的 。 过了三年 , 才可能一点点开始盈利 。
2019年五六月 , 书店短暂地达到过几千元的盈利 , 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入不敷出 。 我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搞合作、策划活动、更新公众号 , 甚至还在店里弄过一些饮品 。 当时想着旁边是培训班 , 一些接孩子的家长可能想进来喝点东西 。 但饮品只弄了很短一段时间 , 一方面是我做咖啡这些不太专业 , 另一方面 , 它会打断我做其他事情 。 比如有时候我正在写公众号 , 正在选书或者结账 , 突然有人说他要点一杯喝的 , 然后我就要跑去给他弄这个 , 店里就我自己 , 感觉非常忙乱 。 后来发现它对销量帮助也不大 , 就取消了 。
人越来越少 , 那段时间我写的书店日记有记录:很多时候可能连续一两天 , 一个人也没有 。
为了“人与书的相遇”
小时候 , 父母不怎么给我买书 。 开始看书 , 可能是因为小学时 , 学校订的《学与玩》杂志 , 我每期都会看;有时候去亲戚家 , 他们也会把自己孩子不看的书给我;再后来 , 就自己攒零用钱 , 去书店租或者买 。
但真正广泛地看书还是上大学以后 , 我在图书馆看王小波全集 , 因为他就介绍了非常多的书 , 我后来就沿着他介绍的那些人 , 又一点点看卡尔维诺、乔治·奥威尔等 , 顺藤摸瓜地一点一点积累起自己的阅读体系 。
开书店的时候 , 我很在意选书 , 选的主要是文史哲这些类目 , 标准还挺个人化的——就是我觉得它好不好、值不值得看 。 我甚至还会看书的版本、译者、用纸和设计什么的 。 其实现在很多店主都是直接通过书目选 , 但我一般都会去现场看一下 , 除非我对那本书的样子很熟悉 。
最开始 ,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每周都要采购新书 , 然后更新公众号上的新书清单 , 但后来就没有保持住 , 因为我已经把店全塞满了 , 书架的后面、桌子底下甚至过道也被我塞上了书 。 同一本书的进货量越来越少 , 一开始会进5本、10本 , 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卖完 , 后来就是进两三本 , 有时候碰上我觉得定价高、不好卖的书就只进1本 。
的确遇到过一些符合我最初想象的读者 。 比如后期我在书店设置了一个“女性主义书架” , 就会吸引来一些关注这方面议题的女生 , 大家还会一起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
还有之前我比较关注诺贝尔奖 , 看了一本书 , 叫《复杂》 , 讲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复杂系统” , 还写了一篇书评 。 当时有一个人路过书店 , 进来问有没有关于“复杂系统”的书 , 我就赶快把那本书推荐给她了 。
但关店的念头还是会间歇性地出现 。 比如 , 有的人拿起一本书之后 , 开始讨价还价 , 说如果你这个价钱和当当、京东一样 , 我就在这买了 。 还有一些读者 , 他进来就说一大堆情怀四溢的话 , 好像很关心书店 , 最后一本书都没有买……好多这种瞬间 , 我会觉得 , 我为什么要开书店?就挺想关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