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文学在20世纪初的文学繁荣惊艳世人 , 诞生了叶芝、萧伯纳、王尔德、乔伊斯、贝克特等世界级文学大师 , 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自20世纪末以来 , 爱尔兰文学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 , 且在新世纪后愈演愈烈 , 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 这一新的繁荣自20世纪60年代起初露苗头 , 头一个阶段以对历史和爱尔兰身份的反思为主要内容 , 自1990年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题材和表达方式日趋国际化和多元化 。
南北分治是爱尔兰民族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一大难题 , 1968年北爱尔兰问题爆发 , 在随后的30年里各宗教和政治派别之间流血冲突不断 。 政治危机呼唤着文学的表达 。 虽然很难用统一的概念或主题将众多的作品笼统概括 , 但是对身份、地域、历史和持续政治冲突的反思是这一时期具有共性的文学主题 。
横扫学界的后殖民理论为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强劲的理论支持 。 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 催生出了“爱尔兰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最早萌芽 。 这一阶段的作家均表现出高度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历史反思精神 , 要求重新审视和评估爱尔兰革命历史和民族主义思想 , 总结历史教训并通过正视历史来开启一个新的未来 。 作家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重新思考和定义爱尔兰身份 。 长期的暴力摩擦和武装冲突使得与爱尔兰政治问题相关的历史、暴力和创伤题材成为20世纪末爱尔兰文学的主流特色题材 。
谢默斯·希尼(1939-2013)和布莱恩·弗里尔(1929-2015)是20世纪60年代后登上文坛新生代作家中的优秀代表 。 作为新一轮诗歌繁荣的杰出代表 , 希尼被誉为叶芝之后最重要的爱尔兰诗人 , 并于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希尼出生在北爱尔兰中部的农村 , 后移居都柏林 。 他的农业成长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作品 。 在他的代表作《挖掘》一诗中 , 希尼用他祖孙三代的“挖掘”动作来勾勒血脉的延续和变化:祖父和父亲用铲子挖掘泥炭和土豆 , 而诗人则用手中的笔来挖掘生活 。 希尼的诗根植于爱尔兰的独特土壤 , 其中有大量详尽记录农业生活的内容 。 他宛如一个民俗学家 , 用诗人的笔来“挖掘”记忆 , 记录下这个正在因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飞快逝去的时代 。 北爱的暴力冲突同样是希尼诗歌的重要主题 。 希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发展出自己的方式来平衡政治立场与艺术自由之间的关系 。 他转向爱尔兰西部的泥炭沼及沼泽葬礼 , 尝试构建一个历史的神话框架 , 来阐释当下的政治冲突 , 并用冷静克制的语气给予他的北爱叙事以更多的人性温度和复杂性 。 在《泥炭沼》《特伦德人》和《沼泽女王》等诗中 , 他使用泥炭沼的意象 , 把它编织为诗人个人的独特文化符号和爱尔兰民族的一个特殊地域 , 具有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 , 是既提供滋养(泥炭是爱尔兰农民的主要燃料)又带来死亡的一个矛盾空间 。
【文学|当代爱尔兰文学:转型中的新繁荣】弗里尔是当代戏剧繁荣的核心人物 。 1964年 , 弗里尔的《费城 , 我来了!》在都柏林戏剧节闪亮登场 , 随即移师美国百老汇连续演出9个月 , 奠定了弗里尔的国际声望 。 此后弗里尔在他长达40多年的写作生涯里 , 每个十年都至少有一部极受欢迎的优秀剧目面世 , 包括《贵族》(1979)、《翻译》(1980)和《舞动卢纳莎节》(1990)等 。 爱尔兰在弗里尔的创作生涯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 从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困窘和文化保守 , 到90年代的“凯尔特虎”经济崛起和文化自信 。 弗里尔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 不断在作品中创新技巧、拓宽主题 , 展示出动态的爱尔兰变化图卷 。 可以说 , 弗里尔是持续地展示爱尔兰20世纪末时代变化最为重要的作家 。 同时 , 他的作品通过聚焦热点文化话题和本土风情参与了时代的讨论 , 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 。
- |35岁一道坎,45岁厂不要,50岁没活干?当代“打工人”现状是为何
- 习惯|【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雁过留名 (外三首)李振全(河北)
- 内蒙古|【王蒙文学院?专栏签约诗人】清明 格律诗词 专辑
- 农靖靖|农靖靖诗词专辑|《定远文学》签约作家(诗人)个人专辑第(14)期
- |第五届陕西青年文学奖揭晓
- |当代最早搞“魏体行书”的书法家为什么是不成功的?
- |索文斌当代画马一线名家
- 文学|书是读不尽的
- 文学|社科院发布《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现实题材引领内容转向
- 刘俊宇|签约作家专访‖刘俊宇:在艺术与文学的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