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1972年夏天某日 ,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从天而降 , 雨水从光秃秃的山岭上倾泻而下 , 汇聚一处 , 沿漳河咆哮而去 。
洪水退后 , 当地正在平田整地的群众在河岸边惊奇地发现一座座被水冲开的坟墓及塌陷的坟坑 , 在发现许多金银玉器的同时 , 也看到了墓穴中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砖雕刻画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汪氏家族墓地景色
得知这一情况后 ,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迅速赶赴当地 , 专家们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这座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古墓 , 是元代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 , 为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元墓群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汪氏家族是元代一个十分显赫的大家族 , 自元代祖皇帝成吉思汗铁骑进入中原以后 , 汪世显及其儿孙们为朝廷效命疆场、屡建战功 , 一个个获得高官显爵 , 从汪世显到其曾孙五代 , 贯元朝始终 , “为官者180余人 , 其中王者三 , 公者十” , 即著名的“三王十国公”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1972年至1990年前后 ,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汪氏家族墓地分批次进行挖掘 , 700多件珍贵文物陆续出土 , 但品位最高、最引人瞩目的 , 首推汪惟贤(汪惟贤是汪世显的孙子 , 是元代“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墓出土的这件玻璃莲花托盏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定睛观察这件莲花托盏 , 用流光溢彩 , 玲珑明艳 , 格调非凡……这些词来形容它一点都不为过 。
迄今为止 , 它是我国出土的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 由盏和托两部分组成 , 为普兰色半透明玻璃质地 , 盏身呈七瓣莲花形 , 托腹壁直外撇呈八边形 , 外边沿呈八瓣莲花形 , 胎内气泡比盏内多 。 托与盏搭配得相得益彰 , 宛如蓝色夜幕下一朵盛开的睡莲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问 , 玻璃这种材质 , 不是清朝才开始广泛出现的嘛?元代的玻璃又是什么品种?
玻璃VS琉璃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只因为吹了一口洋气 , 琉璃不再是奢侈品!”
我们现在所说的玻璃就是玻璃 , 而琉璃通常是指覆盖有彩色釉质的建筑瓦件 。 但是在我国古代 , 玻璃一直被称作琉璃 。
那古代 , 古到啥时候呢?有没有个明确些的分界线呢?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据田自秉先生所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介绍 , “琉璃”一词比“玻璃”这个词出现得要早 , “玻璃”的说法在南北朝以后才有出现 , 两者在表意上略有不同 , 但通常清代以前的琉璃是指玻璃 , 清代以后的琉璃是专指有釉面的砖瓦 。
|千年前的莲花,是不落剔透的玉颜
本文图片

琉璃瓦片
弄清楚了概念问题 , 我们再来说这口洋气儿 。
如今 , 玻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到了无处不在、不可或缺的程度 。 少了它 , 我们的生活质量都会下降很多 , 但是玻璃制作技术最初并不出现在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