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燕丹子》研究:刺秦非为私仇

燕丹子|《燕丹子》研究:刺秦非为私仇
本文图片

丁雨秋/文《燕丹子》是一部生动描写战国末年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始末的杂史著作 。 作为中国小说发展初期的作品 , 《燕丹子》以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曲折多样的叙事方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华美古雅的语言风格 , 呈现出不同于早期古典小说粗陈梗概的另一番景象 , 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明人胡应麟称之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
《燕丹子》一书 , 《汉书·艺文志》不载 , 最早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小说类 , 不著撰者 , 《新唐书·艺文志》和《旧唐书·经籍志》皆题“燕太子撰” , 之后几无传本 。 今本是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 孙星衍得抄本校勘、刊刻后方流传至今 。 由于年代久远、流传不广、文献缺失等各种原因 , 《燕丹子》的编撰者和成书时代都不甚明了 , 这些也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 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然而 , 目前的研究基本都是单篇论文 , 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相关的勾索辨析 , 或考辨真伪 , 或考证成书时间 , 或讨论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 , 或分析艺术成就 , 尚未出现全面、系统的学术著作 , 叶岗教授撰写的《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正填补了这一缺憾 。 作为迄今为止《燕丹子》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 该书以问题为导向 , 扎根文本 , 结合历史材料和文献考据 , 围绕《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之关系、文本对读、成书问题、文学成就、小说史地位等方面分五章进行了系统研究 , 材料丰富翔实 , 眼光精准独到 , 论证深刻透辟 , 将《燕丹子》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亦可作为早期小说研究的范本 , 对当下以及未来的研究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
燕丹子|《燕丹子》研究:刺秦非为私仇
本文图片

《燕丹子》研究
叶岗 / 著
中华书局
2021年11月
《研究》具有极强的问题意识 , 全文五章十五节都是在问题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 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将有关《燕丹子》的各种学术性问题解释得十分清晰透彻 。 纵观全书 , 大约可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燕丹子》研究中的最重要四个“大问题” , 即与《史记》《战国策》之关系问题、成书问题、文学性问题以及评价性问题 。 这四个问题既是出发点 , 又是最终归宿 , 起着统摄性作用 , 它们相对独立 , 却又彼此贯通 , 前一问题的解答往往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后面问题的结论 , 堪称《研究》背后的四大支柱 。 二是由四大主要问题所引出的“中问题” , 它们是作者分析解决“大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 如将《燕丹子》《史记·荆轲传》《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之关系问题分解成了《史记·荆轲传》是太史公创作还是编纂、《战国策》和《史记》所载荆轲刺秦故事有什么关系以及《燕丹子》与这两个历史文本有何关系三个子问题;在回顾各种说法之后 , 将成书问题归结为《汉志》无载问题和《燕丹子》《史记》的成书先后问题;将文学性问题解剖成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三方面的问题;将评价性问题分裂为中国小说史起点问题和中国古代“小说”概念和标准问题 , 从而准确具体地评价了《燕丹子》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 三是逐步推进“中问题”解析进程的各种小问题 , 它们是促成《研究》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的动力源泉 。 以第一章为例 , 先是从《史记·荆轲传》结尾处“太史公曰”一段出发 , 生发出三个小问题:对天佑太子丹与刺伤秦王两个细节的取舍问题、传记材料是来自口说材料还是别有所本、该传记的作者是司马谈还是司马迁 。 在此基础上 , 又引申出《史记》的材料来源、纂修方法和《荆轲传》的编纂情况、刘向编校《战国策》材料来源、曾巩重校《战国策》时对刘向编订本有无改动和增入等问题 。 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逐个击破 , 最终得出结论:《史记·荆轲传》成于太史公编纂 , 且三个文本之间不存在因袭关系 , 文本的大同小异是因为所依据的“源材料”相同或相近 。 这种对各个层次的问题不断剖析、层层递进的行文模式 , 使得最终的结论水到渠成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