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周之桓评《花衣魔笛手》|“杀死”传说

故事|周之桓评《花衣魔笛手》|“杀死”传说
文章图片

《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 [日]阿部谨也著 , 夏川译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 , 296页 , 68.00元
Doch die?er Schwelle Zauber zu zer?palten
Bedarf ich eines Rattenzahns.
不过还需老鼠之牙齿
来破除门槛上之巫术 。
—— 歌德《浮士德》
“饥饿的人们在火焰中燃烧 , 变成了灰烬 , 又变成了老鼠 , 成群结队 , 追赶着美因茨(Mainz)主教 , 沿着莱茵河 , 直到宾根(Bingen) , 一座小岛上的塔楼 。 主教以为安全了 , 但最终还是被老鼠生吞 。 ”十九世纪初的某个雨夜 , 电闪雷鸣 , 一位来自法国贝桑松的男孩在脑海中幻想着 。 “或者是被烧着的人们召唤来了老鼠作为帮手 , 吃了主教?”
故事|周之桓评《花衣魔笛手》|“杀死”传说
文章图片

维克多·雨果:《老鼠塔》(La tour des rats) , 1840或1847年;资料来源:https://www.maisonsvictorhugo.paris.fr/fr/oeuvre/la-tour-des-rats
几十年后 , 在编号第二十封书信的末尾以及第二十二封的开头 , 当年的小男孩再次回忆了游历莱茵河与老鼠塔(Maüsethrum/Tour des rats)的往事 , 并于1840或1847年在小牛皮上用石墨笔构图 , 再用木炭棒、羽毛笔上色 , 完成了棕色与黑色交织的《老鼠塔》画作 。 阴暗晦涩的风格 , 一度作为点缀 , 挂在其位于巴黎孚日广场(Place des Vosges)二百八十平米的公寓内 。
故事|周之桓评《花衣魔笛手》|“杀死”传说
文章图片

巴黎孚日广场掠影 。 图 周之桓
这位画家 , 曾经的男孩 , 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1802-1885) 。 在十九世纪 , 十世纪美因茨主教哈托二世(有时也会被认为是一世)的传说故事曾深深吸引着一些浪漫主义作家 , 除了雨果以外 , 还有德国的克莱门斯·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 , 1778-1842)、费尔迪南·弗莱力格拉特(Ferdinand Freiligrath , 1810-1876) 。 中世纪有关老鼠的传说故事一度盛行 , 被老鼠生吞与战胜鼠患这两个主题交相辉映 。 正如雅克·贝希托尔德(Jacques Berchtold)所言 (Des rats et des ratières : anamorphoses d’un champ métaphorique de saint Augustin à Jean Racine, Genève, Droz, 1992, p. 16) , 另一则同样非常流行且形成对照的有关老鼠的传说便是“哈默尔恩(Hameln , 位于现今德国)吹笛人”的故事 , 也即“花衣魔笛手”的故事 。 摆在读者面前的 , 便是日本著名学者阿部谨也的成名作:1974年平凡社出版、1988年筑摩书房再版的《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
花衣魔笛手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主要出自格林兄弟的《德国传说》(1816年) 。 1284年 , 一位身着花衣的男子来到哈默尔恩 , 自称能消除鼠患 。 村民答应支付酬金 。 于是他吹起了笛子 , 吸引着所有的老鼠 , 他走到附近的威悉河中 , 老鼠也跟着走到了水里并淹死了 。 然而村民拒绝支付酬劳 。 6月26日 , 男子再次出现 , 扮成“猎人的模样 , 面容恐怖 , 带着奇怪的红色帽子” (中译本《花衣魔笛手》第8页;下文简称《花衣》) , 再次吹起了笛子 。 孩子们被笛声吸引 , 纷纷跟着魔笛手 , 一起走到了山里并消失了 。
花衣魔笛手用音乐吸引着老鼠 , 将它们带入河中 , 解决了城里的鼠患 。 不过 , 倘若失手 , 他很有可能就像美因茨主教哈托一样 , 被老鼠围攻 , 乃至生吞 。 但不管怎样 , 这两则有关老鼠的中世纪传说都极为神秘而略带血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