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规模受挤压、逐渐普高化,中职未来会怎样?( 三 )


试点一年来 ,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比如 , 该校2022级招生分数线大幅提高 , 优质生源增加 , 试点经验带动厦门市试点规模扩大 , 推广及全省等 。
但同时 , 杨经葵认为 , 当前职普融通创新改革 , 是依附于教育主管部门行政干预下进行的 。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 家长和普通高中师生参与“职普融通”试点的初心不是关注和了解职业教育 。 他们的兴趣点、关注重心在能否转入普高校、进入普高校后的升学率等问题上 。 而职校受到职普转段比例和人才定制培养的双重压力 , 职普试点“半通未融” , 试点的内生动力缺乏 。
“目前职普融通只是以升学为导向 。 我校正在与相关普通中学沟通 , 发挥职业学校实训场所技能设施完备的优势 , 在劳动教育、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意识培养等方面开展融通 。 ”他说 。
与成熟强大的高考制度框架相比 , 职教高考政策不稳定 , 职教本科招生计划局限性很大 。 杨经葵建议 , 要有效推进普职融通改革 , 必要的前提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 按照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模式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模式选拔人才 , 更多学生才能主动转向职业教育求学 。
不少校长抱有跟杨经葵类似的想法 。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唐飞认为 , 在理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职业教育无法被客观看待的情况下 , 即使一些地方进行了推动普职融通的多种尝试和探索 , 结果仍是普通教育更受欢迎 。 职普融通存在职业高中向普通高中的单向倾斜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涵乃至课程体系方面都没有区别 , 结果出现“中职普高化”现象 , 即中职教育向普通高中教育靠拢 。
他表示 , 总的来看 , 不仅需要从政策普及宣传方面强化认识 , 从政策“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方面细化制度设计 , 还要从推进职教高改革等多方面 , 提高职业教育的“含金量” , 才能真正相融相通、互学互鉴 。
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付先庆表示:“中职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冷冰冰的就业率和升学率 。 我也不赞成为了追求升学率将职中普高化的极端做法 , 这本身就违背了职教改革的初衷 。 ”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