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宾|“艺术中国-聚焦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刘建宾( 二 )


本文图片

冯老师专攻工笔人物画 , 刘建宾就跟随着老师开始学习工笔画 , 临摹、写生……一步一个脚印 , 扎实根基 。 之后 , 在老师的建议和鼓励下 , 刘建宾开始备考大学 。 十年文化大革命 , 让早早踏入社会工作的刘建宾经历了一段文化的空白期 , 重新拿起课本对他来说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因为文化课的几分之差 , 刘建宾和当时的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失之交臂 , 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录取 , 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
两年的大学学习经历 , 时间虽不长 , 但让刘建宾收获颇丰 。 虽然在学校学的都是最为基础的 , 画画也从最基本的素描开始 , 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 但是学校老师的创作理念和美术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他 , 分别是得到了范保文、范扬、徐培成和陈传席等颇有威望的导师的悉心指导 , 让刘建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坚实的理论基础 , 成熟的创作理念 , 加上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 1991年 , 刘建宾收到了美术带给他的第一份荣誉 。 他创作的《制棋教子图》在杭州举行的“1991‘西子杯’全国书画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 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得到业界的认可 。
毕业之后 , 刘建宾的画作屡屡入展 , 多次获奖 。 在1993年 , 他的二幅作品《初到凤凰》《龙舟竞渡》分别入选“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和“全国首届山水画展” 。 特别是在“全国首届山水画展”上还获得了铜奖 , 并且得到了美术界前辈的肯定 。 如:前中国美协党组书记雷正民在此展总结性的文章《凌跨新境界》中提到刘建宾创作的《初到凤凰》:“……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是 , 众多作者钟情于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与发挥 。 ……从色彩处理到画面构成都饶有新意 。 ” , 这给了刘建宾极大的信心和创作热情 , 也更加坚定了他将画笔杆子拿到底的 。
刘建宾|“艺术中国-聚焦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刘建宾
本文图片

肌理是我作品的“符号”
“一个学生曾说 , 您的作品都是自带‘标签’ , 不看名字就知道哪幅是您画的 。 ”对于学生的评价 , 刘建宾显然乐于接受 。
受学院派的影响 , 初期的刘建宾一直在模仿名家的画风 , 人物画的风格也都非常写实 。 但是 , 刘建宾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这个框架内 。 慢慢地 , 他开始加入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 将原来传统的工笔表现技法转变为淡雅朦胧的风格 , 在造型方面为了强化人物的个性和主题 , 对一些器官略加变形 , 以此表现出不同类型的人物特点 。 而后又加入民间艺术的一些元素 , 也让刘建宾的作品中的造型更加夸张 , 风格更加独特 。
“他们那靠着平时积攒的生活经验 , 直觉的主观判断 , 粗狂质朴的线条和夸张变形的‘神气’造型 , ‘俗’得不得不让我动心 。 也使我这时期的人物造型更加夸张 , 线条更加稚拙粗犷 。 ”
与“肌理”的结缘 , 源于一次西北采风 。
细看刘建宾的画作 ,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 , 画中都有刘建宾钟情的“秘密武器”------肌理 。
“初到敦煌 , 敦煌石窟的宏伟气势使我倾倒 , 窟内那艳丽色彩和精湛的技艺的壁画让我心动 , 但真正令我震撼的是它那经过千百年洗礼而成的极具斑驳迷离神秘感的肌理之美 。 离了这点 , 我觉得敦煌壁画只是一件记载历史佛事的工艺品罢了 。 ”
刘建宾|“艺术中国-聚焦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刘建宾
本文图片

受此启发 , 刘建宾便尝试着将民间的稚拙造型和敦煌壁画的色彩与肌理美进行有机结合 。 1991年获奖的《制棋教子图》便是他出成绩的第一个“试验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