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中新社合肥4月9日电 题: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作者 储玮玮
笔、墨、纸、砚并称为中国“文房四宝” , 最具代表性的有宣纸、徽墨、湖笔、端/歙砚 。 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 “文房四宝”的诞生使中国迈入用其记录历史、抒发情感的时代 , 并创造了独特风格的书法和绘画 。 “文房四宝”对人类文明有哪些贡献?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近日 , 教育部中国文房四宝工艺传承基地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汤书昆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进行解读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 中国毛笔从漫长历史中走来 , 为何能至今兴盛不衰?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哪里?
汤书昆:中国的毛笔属于软笔 , 芦管笔和羽毛笔属于硬笔 。 在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 钢笔、圆珠笔等水笔逐渐兴起 , 其书写效率高 , 使用寿命长 。 “新硬笔”的核心优势使其直接替代了欧洲和非洲的传统硬笔 。
中国毛笔用动物毛制成 , 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 在中国的文字记录与表达系统中 , 毛笔从未离席 ,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 成为中国人长期以来的书写工具 。
在东方书法和绘画体系中 , 毛笔的书写效果是硬笔无法替代的 。 虽然20世纪中叶以后 , 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字记录系统的全民性有所下降 , 但在当代中国书写体系中 , 毛笔书法依然是文化性的表征 。 反观以硬笔作为文字记录系统起步的民族和国家 , 一旦出现新的“先进”硬笔 , 旧的被替代也是顺理成章 。
|东西问|汤书昆:“文房四宝”何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本文图片

制笔工人准备晾晒制作的笔头 。 中新社采访人员 韩苏原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当古代中国普遍使用纸时 , 欧洲国家用昂贵的羊皮做书写材料 , 埃及用“纸草”写字 , 印度用贝叶书写 , 日本用简和帛写字……纸的“足迹”在空间上横跨亚欧大陆 , 中国纸对人类文明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汤书昆:纸出现之前 , 埃及的“纸莎草纸”确实早已问世 , 但它的原料是一种基本只生长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植物 。 作为书写载体 , “纸莎草纸”的产区和产量都小 , 且没有经过造纸最核心的制浆工艺加工 , 直接捶出的“纸张”较为粗糙 , 书写效果不理想 。 欧洲的羊皮纸 , 则与简帛、丝绸等书写载体相似 , 成本高、价格昂贵 , 不适宜大众传播 。
世界上最早的纸诞生于中国 。 公元105年 , 蔡伦系统总结西汉以来的原始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 , 以树皮、破布、麻头、渔网为原料 , 并以沤、捣、捞一整套工艺技术 , 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 , 史称“蔡侯纸” 。 中国纸的出现使人类文明步入“有纸的时代” 。
公元751年 , 唐王朝和西方的大食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 , 史称“怛罗斯之战” 。 唐军溃败 , 成为战俘的若干造纸工匠被带到撒马尔罕 , 在此建造了中国造纸术西传的第一座纸坊 。 随后 , 沿着阿拉伯帝国扩张的道路 , 唐代的造纸术传到巴格达、环地中海城市 。 13世纪左右 , 造纸术传至欧洲造纸的重要起源地——今天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小城 。 1797年 , 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以中国造纸术为基础 , 融合西方机械时代的科技成果发明了造纸机器 , 世界进入近代机械造纸术的新阶段 。 “有纸的时代”开启全球知识共享 , 技艺对话塑造人类新文明 , 融合缔造了一个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