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访谈|北大教授董强谈波德莱尔的启示:文学没有药方也没有菜单( 三 )


当时西方对中国年轻作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 , 两种文化的碰撞刺激了他们的创作 。 但思想上的碰撞结束后 , 每个人肯定要走向自己的道路 , 每一个作家也有自己的创作方向 。 如果纯粹走西方的道路 , 也是没有根的浮萍 。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翻译的作品 , 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创作能力其实还比较弱;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译作或者很少 , 那说明这个国家文化还是比较封闭的 。 这两者应该达到某种平衡 , 才能迎来真正的文化繁荣 。
4、波德莱尔开启的现代性没有过时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 , 波德莱尔对于今天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创作还有其意义和影响吗?
董强:这个也要分两方面来看 ,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现在全世界范围内 , 文学的创作都遭遇了一定的危机 , 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图像时代、互联网时代 , 甚至所谓元宇宙时代 , 这种现状正在破坏人们长期形成的文字阅读和表达习惯 , 这样就很难对文学这种精微的艺术进行深入的体验 。 而在十八、十九世纪 , 文字所占的重要性是现在无法比拟的 。
另一方面 , 当下但凡对文学还有一定的期待和信任 , 那波德莱尔开启的现代性肯定没有过时 。 无论是创作形式、题材拓宽还是对现实的观察 , 你会发现 , 波德莱尔开启的现代文学传统没有衰落 , 我们依旧需要从这样的源泉吸取经验和力量 。
|独家访谈|北大教授董强谈波德莱尔的启示:文学没有药方也没有菜单
本文图片

羊城晚报:今天来吸取这种经验和力量的话 , 跟以往相比会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
董强:一是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 不仅仅是象征性和现代性 , 还要看到波德莱尔身上的现实性 。 更为重要的是 , 波德莱尔对都市中人的心灵的感受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 中国当下这方面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还比较少 。
你会发现有点名气的诗人写的东西还基本是颂扬爱情、大自然一类的 , 即便是涉及都市生活 , 也没有特别深入的挖掘 , 包括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人的创作 , 大部分还是乡村题材 , 《废都》也不是真正的都市文学 , 更像是传统文人知识分子遭遇精神危机的小说 。
当下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 , 无论是诗歌还是长篇小说 , 都少有让人觉得特别震撼的作品 , 也许王安忆写的上海是特例 , 这其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
5、终归还是要看能否出好作品
羊城晚报:如何才能创作出好的都市文学作品?
董强:文学是没有药方也没有菜单的 。 而且我们也不能期待任何时代都有杰作涌现 , 文学评论者也只能说敲敲边鼓 , 尽量在土壤中加点肥料 , 希望看到更繁荣的创作 。 像我们做翻译 , 介绍外国文学 , 也是怀着这种期待 。
文学说白了就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和情绪 , 波德莱尔是最早把文学看作个人体验的东西 , 这个非常重要 , 我们对这一点一直强调不够 , 文学更多是一种你发自内心的感受 , 是个人化的东西 。
羊城晚报:当下不少文艺评论家都倡导要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 不能一直在西方理论中打转 , 您是如何看待的?
董强:可以理解 。 但无论是学习西方还是寻找自己的话语体系 , 终归还是要看能否出好作品 。 我觉得至少中国现当代文学 , 证明了当时那一代年轻人在西方文学思想的刺激下写出了好的作品 , 这是不争的事实 。
另一方面 , 现在不可能回归到一个纯粹的传统中 , 因为当下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我们的精神生活 , 都跟西方有着复杂的交织乃至重叠 。 当然 , 当下文学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人 , 需要面对自己的文化遗产 , 并从中汲取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