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清供|《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

文|孙晓明
山家清供|《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
本文图片

【山家清供|《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据说苏轼在常州居住时 , 酷爱吃河豚 , 当地有个乡绅仰慕苏轼 , 常常请苏轼吃河豚 , 一次吃得得意 , 苏轼大呼“也值一死”,可见苏轼是大性情家、大美食家 , “人间有味是清欢”,他既吃得山珍野味 , 也吃得粗茶淡饭 。
宋朝的饮食业异常繁荣 , 文人学者对饮食的著述也很庞杂 , 大致可分为食经、茶学和酒学三大类 。 而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从中脱颖而出 , 不仅是菜谱 , 还有掌故;既有朴素的饮食美学 , 又有清雅脱俗的诗词 , 还有各种食疗养生 。 唐朝以前 , 中国人喜欢肉食 , 蔬菜是佐菜 , 或叫配菜 。 到了宋代 , 蔬菜终于以素菜的名目出现 , 《山家清供》分为两卷 , 一共写了104道菜 , “山家”即山野人家 , “清供”即清淡简雅的食物 , 其中涉及苏东坡的就有12道菜 , 有渊源掌故 , 也有诗词句涉及 。
山家清供|《山家清供》:舌尖上的宋代,感受饮食烹饪哲学
本文图片

“碧筒酒”也叫荷叶酒 , 用荷叶柄当做吸管喝酒 , 因这根纯天然的吸管是碧绿色的 , 故称“碧筒酒” 。 这源于苏东坡《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中第三首:“碧筒时作象鼻弯 , 白酒微带荷心苦 。 ”元丰二年(1079)的夏天 , 苏东坡在湖州当太守 , 有一天和朋友到苕溪游玩 , 到处是荷花盛开 , 湖上泛舟一直到夜间 , 月光皎洁 , 大家不免写诗助兴 。 苏东坡想起弟弟苏辙 , 又感叹朝中权力斗争的复杂 , 有了隐逸的念头 , 才有了上述诗句 。
再说“骊塘羹” , 就是萝卜青菜汤 , 和东坡羹的做法相似 , 苏东坡的《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一诗中说:“我昔在田间 , 寒疱有珍烹 。 常支折脚鼎 , 自煮花蔓菁 。 中年失此味 , 想象如隔生 。 谁知南岳老 , 解作东坡羹 。 中有芦菔根 , 尚含晓露清 。 物语贵公子 , 从渠嗜膻腥 。 ”苏东坡在诗的前半部分说 , 他早年经常支起一个折脚鼎 , 用蔓菁、萝卜做东坡羹吃 。 后来人到中年 , 失掉了这个味道 , 想起来恍如隔世 。 谁曾想南岳狄长劳亲自做了东坡羹 , 里面的白萝卜还沾着清晨露水呢 。 千万不要告诉那些富贵公子哥 , 那些人只知道大鱼大肉 。 苏东坡很喜欢吃白萝卜、白菜 , 这些看似普通的时蔬在平常中孕育着最朴素的美 。
“傍林鲜”即煨竹笋 。 在春末夏初 , 林中的竹笋长得正好 , 人们就在竹笋旁边扫起竹叶点火 , 煨熟竹笋 , 因此叫“傍林鲜” 。 文同做临川太守时 , 有一天中午正和家人吃煨笋 , 忽然收到苏东坡的书信 , 信中附了一首诗:“相见清贫馋太守 , 渭川千亩在胃中 。 ”文同看到这里 , 笑得把米饭喷了一桌子 。 文同是北宋梓州梓潼郡人 , 擅长诗书画 , 深受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赞许 , 和苏轼是表兄弟 , 两人关系特好 。 据考证 , 原诗是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筼筜》:“汉川修竹贱如蓬 , 斤斧何曾赦箨龙 。 料得清贫馋太守 , 渭滨千亩在胸中 。 ”“相见清贫馋太守 , 渭川千亩在胃中”一句 , 可能是《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在引用时进行了修改 , 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 。 苏轼打诨取笑文同吃了很多竹笋 , 文同正好吃着煨竹笋 , 因此正当其时笑喷了 , 这是多么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