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书|马家辉《大叔》:关于家与行走的漫漫记忆

最近 , 马家辉的随笔集《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出版 。 马家辉在微博上称:“这本书面世的时候 , 我即将迈入五十九岁 , 而收录在书里的小散文 , 写作时间横跨三十五至五十六岁 , 那时候 , 确实是大叔 。 《大叔》本该在五十七岁那年出版 , 却因诸种原因 , 延至今年 , 又刚好在我生日来临前印好 , 隐隐似岁月之神送来的一片生日蛋糕 , 让我品尝 。 然后 , 神说:‘吃过了 , 抹抺嘴 , 我带你走向六十 , 不做大叔 , 转做大爷 。 相信我 , 别有一番好滋味 。 ’”
行走|新书|马家辉《大叔》:关于家与行走的漫漫记忆
文章图片

马家辉
整本书的写作从“家”开始 , 在《大叔》的开篇马家辉就分享自己小时候爸妈之间的“口角之战” , 导致妈妈离家出走 , 坦露自己小时候对于外公外婆舅舅借住在家里的不解 。 以及成年后对“家”的理解和珍视 。
马家辉分享他心中最难忘的经历 , 是有一年 , 一家人——马家辉和父母姊妹 , 太太小孩 , 一起去曼谷旅行 , 一起在一个地方住了一个星期 , 每天吃喝玩乐打麻将 , 一家人打牌、聊天……那几天的美好而平凡的家庭聚会成为他印象最深刻的经历 。
马家辉在书中写及香港有所谓“狮子山下精神” , 意指具备刻苦耐劳的拼搏精神 , 而且懂得灵活变通 , 马家辉也认为 , “狮子山下精神”的另一项关键元素是重视家庭 , 即 “顾家” 。
多年以来 , 马家辉笔下的题材很多是生活 , 自己的生活 , 别人的生活 , 他用散文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时代 。
1963年 , 马家辉生于香港湾仔 。 在《大叔》中 , 马家辉多次强调香港对他的影响 。
他谈到 , 自1841年以来 , 一代又一代香港人因为不同理由从四面八方移居至此 。 在“借来的时间 , 借来的空间”里求生存 , 觅生路 。 所以香港人的刻苦耐劳成就了香港的经济和社会成就 。 除了这些繁华 , 马家辉说香港精神还在于享受平常 。 他说如果从演艺界找寻一位“香港之子” , 首选就是周润发 。 周润发虽已是闪亮巨星 ,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搭地铁随处走、蹲在大排档打边炉、穿着拖鞋到九龙城买菜、排队看病等 , 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 他说 , “香港是容得下平常心的城市 , 繁华仍未过尽 , 却已享受平常 , 如周润发 , 正是香港精神的最佳映照 。 ”
《大叔》是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的散文集 , 也是关于家与行走的漫漫记忆 。 生活、爱情、旅行、人物品评等主题贯穿于写作中 , 《大叔》的最后一部分“银幕记忆”中 , 他也为张国荣、杨德昌、周润发、李安、胡金铨等留下“人物侧写” , 今年的4月1日 , 是张国荣逝世19周年纪念日 , 《大叔》中 , 以《疗愈系的张国荣》为题 , 马家辉写了自己眼中的张国荣 。
行走|新书|马家辉《大叔》:关于家与行走的漫漫记忆
文章图片

摄影师夏永康镜头下的张国荣
《疗愈系的张国荣》
怀念
前两天 , 在香港 , “愚人节”几乎变成“哥哥节” , 排山倒海的张国荣 , 照片、视频、文字 , 十几年前的心碎和噩梦 , 今天仍然刺痛和惊吓着许许多多人 。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脱离时间而存在的一种真空状态 , 仿佛飘浮在月球表面 , 瞻之在前 , 忽焉在后 , 随时随地都在 。 张国荣当年的纵身一跳 , 不是坠楼 , 只是跃进了经典银河 , 定格在里面 , 供我们无限仰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