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余秋雨:上海人( 二 )


上海前些年在徐家汇附近造了一家豪华的国际宾馆 , 叫华亭宾馆 , 这个名字起得不错 , 因为上海古名华亭 。 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
“上海县旧名华亭 , 在宋时 , 番商辐续 , 乃以镇名 , 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 。 元至元二十九年 , 以民物繁庶 , 始割华亭东北五乡 , 立县于镇 , 隶松江府 , 其名上海者 , 地居海之上洋也 。 ”
因此 , 早期的上海人也就是华亭人 。 但是 , 这与我们所说的上海文明基本不相干 。 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 , 是明代进士徐光启 , 他可算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上海人 。 他的墓 , 离华亭宾馆很近 。 两相对应 , 首尾提挚 , 概括着无形的上海文明 。
余秋雨|余秋雨:上海人
本文图片

今天上海人的某种素质 , 可在徐光启身上找到一些踪影 。 这位聪明的金山卫秀才 , 南北游逛 , 在广东遇到了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 , 一聊起来 , 十分融洽 , 徐光启开始知道了天主教是怎么回事 。 这年他34岁 , 对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宗教精神早已沉浸很深 , 但他并不把刚刚听说的西方宗教当作西洋镜一笑了之 , 也不仅仅作为一种域外知识在哪篇著作中记述一下而已 , 而是很深入地思考起来 。
他并不想放弃科举 , 4年后赴北京应试 , 路过南京时专门去拜访更著名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 , 询问人生真谛 。 以后又与另一位传教士罗如望交给 , 并接受他的洗礼 。 洗礼后第二年 , 徐光启考上了进士 , 成了翰林院庶吉士 , 这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来说已跨进了一道很荣耀的门坎 , 可以安安心心做个京官了 。 但这个上海人很不安心 , 老是去找当时正在北京的利玛窦 , 探讨的话题已远远超出宗教 , 天文、历法、数学、兵器、军事、经济、水利 , 无所不及 。
其中 , 他对数学兴趣最大 , 穿着翰林院的官服 , 痴痴迷迷地投入了精密的西方数学思维 。 不久 , 他居然与利玛窦一起译出了一大套《几何原本》 , 付诸刊行 。 当时还是明万历年间 , 离鸦片战争的炮火还有漫长的230多年光阴 。
这个上海人非常善于处世 , 并不整天拿着一整套数学思维向封建政治机构寻衅挑战 , 而是左右逢源 , 不断受到皇帝重用 。 《几何原本》刊行20年后 , 他竟然做了礼部侍郎 , 不久又成了礼部尚书 。 获得了那么大的官职 , 他就正儿八经地宣扬天主教 , 提倡西方科学文明 , 延聘重用欧籍人士 , 忙乎了没几年 , 劳累而死 。
徐光启死后 , 崇祯皇帝还“辍朝一日” , 以示哀悼 , 灵柩运回上海安葬 。 安葬地以后也就是他的家族世代汇居地 , 开始称为“徐家汇” 。 徐光启至死都是中西文化的一种奇异组合:他死后由朝廷追封加溢 , 而他的墓前又有教会立的拉丁文碑铭 。
开通、好学、随和、机灵 , 传统文化也学得会 , 社会现实也周旋得开 , 却把心灵的门户向着世界文明洞开 , 敢将不久前还十分陌生的新知识吸纳进来 , 并自然而然地汇入人生 。 不像湖北人张居正那样为兴利除弊深谋远虑 , 不像广东人海瑞那样拼死苦谏 , 不像江西人汤显祖那样挚情吟唱 , 这便是出现在明代的第一个精明的上海人 。
人生态度相当现实的徐光启是不大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的 , 但细说起来 , 他的身后流泽实在十分了得 。 他的安葬地徐家汇成了传播西方宗教和科学文明的重镇 。 著名的交通大学从上一世纪末开始就出现在这里 , 复旦大学在迁往江湾之前也一度设在附近的李公祠内 。 从徐家汇一带开始 , 向东延伸出一条淮海路 , 笔直地划过上海滩 , 它曾经是充分呈现西方文明的一道动脉 , 老上海高层社会的风度 , 长久地由此散发 。 因此有人认为 , 如果要把上海文明分个等级 , 最高一个等级也可名之为徐家汇文明 。